案例8:
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困惑,这位大二工科的穷人家的学生,在提问中提出的困惑,大多是想象层面的:家里没钱,想要好好学习赚钱;工科生,不学得厉害就无法赚到钱;快大三了,再不疯狂努力以后就没啥好日子;想恋爱又不能恋爱的感觉,也成了生活中的障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负罪感……
这样的困惑像不像我们家长平时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像不像我们对孩子的讲道理说教内容?
李老师直接指出这些困惑并不是“实际”的困惑,实际的困惑存在于当下的生活中,虽然难,但它们是可以解决的。不实际,就连解决都谈不上。针对提问者,李老师的建议是,连续七天观察并记录一条实际的困惑,诸如,买不起电脑怎么办?下周实习没有职业装怎么办?饭卡没钱了怎么办?这样具体的实际困惑。
提问者的反馈呈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顺畅的,到第七天,整个人都在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沉浸其中的感觉,让他感到非常舒适:“仍然会担心未来,但较之以前的空谈与幻想,我可以开始实干了。”
在复盘中,李老师对其他读者提出的案例顺畅的有点不可思议进行了回复:这是一种认知习惯的改变。提问者指出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性的结论,结论看上去很重,但其实很飘忽,没有根基。生活中也有一些具体的困惑,却被结论掩盖了,这也是一种防御机制。具体的问题解决起来是很辛苦的,需要动脑筋,需要投入,需要耐心,而且也可能解决不掉,但如果我们的认知习惯放在具体的当下的事情上,就有更多的解决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