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有一个视频让人动容。幼儿园里,一位小男孩向小朋友们坦然展示着自己的假肢。
孩子们好奇地围着他,小心翼翼地用手触摸,关切地询问着。网友们都点赞这位勇敢的小男孩。
“你只是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可以一起做朋友。”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如此的纯净、友爱和平等。
无独有偶,《罗拉日记》里也讲述了一个温馨又治愈的故事。
公园里,八岁的女孩罗拉遇见了自闭症儿童莉露。在罗拉眼里,莉露长得特别的可爱:橙色的头发、大大的绿眼睛和小雀斑。
但,每次罗拉向莉露打招呼的时候,莉露都没有反应,或者尖叫。
罗拉很疑惑,从莉露妈妈得知,莉露得了“自闭症”。
“管它呢,这只是大人口中的词汇。”罗拉似懂非懂地理解着这个词,一边遵从着自己的内心:“我就是喜欢和莉露一起玩儿,她看起来那么的特别。”
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很巧妙地借用罗拉的观察,告诉了读者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举止。
比如:没有社交能力、不明白字面以外的意思、把东西摆成一条直线,日常活动非常固定……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愿意走近。
罗拉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吸引莉露的注意:在沙堆里摇摆、丢布娃娃、给莉露准备礼物、教莉露和自己打招呼、陪莉露玩吹泡泡游戏……
就这样,罗拉一点点地靠近,一点点地付出自己的爱。
最终,她打开了莉露的紧闭的心门,莉露也学会了叫罗拉的名字,虽然并不准确。
两位小伙伴开心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爱与被爱的温情就这样溢出纸面。
这本书,是作者巴蒂斯特.查佩隆为“独一无二”的妹妹创作的儿童文学,文笔清新又细腻。
他并没有用晦涩的字眼来阐述“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也没有用罗列清单的方式谈治疗方法。
有的只是,在描述罗拉默默地陪伴莉露日常细节里,让读者知道“星星的孩子”只是与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有所不同,这是差异,并非“怪异”;也让我们进一步体悟了何为尊重、爱、理解和守护。
书里的配图是插画师爱洛伊斯.索尔特所画,色彩鲜艳、可爱烂漫,与故事搭配相得益彰,吸引读者“钻”进故事里。
在《罗拉日记》书尾,作者告诉我们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好方法——使用交流卡片,并给出了卡片使用的小贴士,还附送了多张交流卡片,拿起便能用,超贴心。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星星的孩子”惹人疼。
我们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接纳和陪伴,“星星的孩子”也会如常人一样在某一领域天赋异禀,闪闪发光。
只是,过程中,你记得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耐心和爱可以治愈他们,也会让我们自身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