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也叫刺青。对于纹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也许有的人想起的是刺在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有的人想起的是《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的龙纹刺青以及浪子燕青的遍体花绣刺青,也有人会想起“左青龙、右白虎”的黑社会帮派成员。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于纹身或多或少都有些忌讳,有些纹身者甚至不能参军入伍,而在一些少数民族里,纹身和纹面却是一种传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为什么人们对待纹身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独龙江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几乎常年大雪封山,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在独龙江流域生活着人口较少的独龙族,他们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纹面习俗。独龙族的纹面习俗,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近两三百年来,独龙族地区遭受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为了免受侮辱和践踏,独龙族妇女便在自己脸上忍痛刻上洗不掉的“黛墨青纹”,使人望而生畏。如今,这种纹面习俗在和平年代与文明社会中已经逐渐消失。
其实,这还得从纹身的历史说起。汉字“涅”就有纹身的一层含义,指的是用针在人的皮肤上刺出图案或文字,再涂上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中,就有以染料纹身的行为。人们将白泥或其他颜色涂在脸上或身上,一是为了美化自己,二是为了防身。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部落里,都有这种现象。埃及金字塔内存放着超过四千年的木乃伊,男女贵族身上各刺有明显的纹身,这些纹身标志了他们显赫的身份。
据典籍记载,古时闽地有被中原斥之为“蛮夷”的闽越族,他们傍水而居,以渔为生,以蛇为图腾,自称蛇种,断发文身,盛行原始巫术。他们在身上纹着蛇的图案,不仅是为了铭刻自己的信仰,更是为了以此来驱逐水怪,保护自己。
这种古老的风俗被许多其他少数民族所接受,西南地区的傣族和布朗族男子也有纹身的习俗,他们认为,这种纹身可以吓坏妖魔,具有避邪的功效。旧时独龙族妇女到了十二三岁,就要在脸上纹身,称为纹面,以象征成年。除此之外,高山、德昂、黎、基诺等族也都有纹身习俗。
这种做法对于“正统”的汉族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儒家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自毁身体也十分避讳。在我国历史上,我们最为熟悉的对纹身的贬低,可通过古代犯人脸色的刺字体现出来。古代在犯人脸上刺字称为黥刑,黥刑作为上古时代的五刑之一,是古代社会中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刑罚,直到清末才正式废除,历时数千年。罪犯一旦被黥面,这种耻辱的印记就伴随着微微的疼痛终生无法抹去,正是这种刑罚让人们对刺青开始产生了负面印象。
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进步,纹身不再是一种耻辱的标记,有些人甚至认为纹身是勇敢的象征,也有的人喜欢在身上纹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字符和图样,以祈求平安吉祥,或传递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过不管怎样,纹身对于皮肤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并非所有人的体质都适合纹身。我国法律还规定,未满十八周岁者不得纹身。这种“疼痛的美丽”,青少年们还是敬而远之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