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肯定一点,死记硬背在学习早期确实有点作用,知识不多、不难时,背一背确实也能学会,有的时候,面对一时半会理解不了的知识,先想方设法背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随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死记硬背的效果也越来越差,这时如果还没有掌握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学得很辛苦,却就是记不牢。
学习其实是大脑加工信息的过程,分接收、保持、分析、输出4个环节。
1.用感觉器官接收信息
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用手写……这些都是大脑接收信息的常用方式。获得的信息会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然后形成记忆。不过,这种接收效果时强时弱,看到感兴趣、容易引发联想、能和已经理解的内容发生联系的信息,大脑的接收能力就比较强;学习开始时由于头脑清醒、学习快结束时如释重负带来的快乐,也能让大脑接收信息的能力处于比较好的状态;比起只说过一遍的内容,反复强调过的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2.保存好,记得牢
"保持"很好理解,就是接收的信息在大脑中保存的效果,也就是俗称的"记忆效果"。想提高它,就得先把要记的内容梳理一遍,找出里面的逻辑再不断重复。没搞清逻辑就死记硬背,既费时又容易忘;不反复强化,脑海中的印象就会慢慢变淡,遇到细节就容易模糊、忘记。
3.用掌握的知识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调动脑海中的知识,然后琢磨用哪些、怎么用。最好的例子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看到题目后,想想要用哪些知识,然后到大脑中去找。储存的知识越多,学得越扎实,找对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成绩就会比较好看;否则,知识不够多,学得不扎实,好不容易找到一两个还不知道对不对,这时成绩就会不太好看。
4.把想好的东西表达出来
输出是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把想好的东西表达出来,表达可以用笔完成,比如写问答题、写作文,也可以口头完成,比如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同学分享解题思路,等等。思绪万千但就是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滔滔不绝但总是说不到关键点,或者站起来就哑口无言,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只是心理素质不好,而是大脑组织信息的能力不行,因为不会、不相信能表达好,所以才紧张。
由此可见,接收、保持、分析、输出、大脑加工信息的4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亲亲 10.19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