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彩霞:
清晨,一路鸟语花香,满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正则幼儿园小4班。教室里没有小朋友,原来孩子们已经在操场上晨间活动了。刚好来了一位小朋友,家长带至门口,小朋友自己签到,选择今天的区域游戏,然后到走廊将自己的水壶放到自己的柜子里,家长将孩子送到操场晨间活动。
《小黄鸭》音乐响起晨间活动结束,幼儿整理材料有序进教室跟老师做律动,部分幼儿去洗手,自主餐点。吃完的孩子到老师那儿取垫子,席地而坐,跟老师做律动《虫儿飞》等待没吃完的孩子。然后开始地毯时间。全程幼儿非常有序,无等待。感叹于过渡环节的自然合理,幼儿有事可做,无论从幼儿使用物品,还是物品摆放处处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为先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陆小丽:
今天走进大7班后,发现孩子们已在选好的区域进行游戏,各个区域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中,不受其它干扰。当好听的音乐响起,孩子们主动整理材料,先整理好的先去入厕洗手,再自己拿点心吃,没有我想象中的不放心,老师安静地观察着孩子,发挥孩子的主动。
地毯时间到了!先吃好的孩子跟着老师欣赏绘本,没吃的继续吃,减少了等待,难怪孩子们不吵不闹呢!当所有孩子都好了以后,直接进入晨谈,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会发现晨谈这么有趣呢,孩子们愿意去观察,愿意去表达,就像大7班可爱的老师说的:你愿意去做就去吧!
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大7可爱的老师们做到了,她们愿意去观察孩子,倾听孩子,引导孩子!
王雁菊: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今天,我看到了正则园的做法,让幼儿的经验被看见。 中四班的区域里放置着一本本册子,封面上或是建构作品集,或是蚂蚁的秘密……孩子们的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进步,每一个想法都被记录在册。班上的老师每天都能有目的的观察几个孩子,观察时和我们用的同样的方法——用图片,视频记录孩子的时刻,重点观察某个区域。同时也伴随着随机观察,发现孩子的精彩时刻。在他们的教室里,随手翻开一份观察记录,一本册子,都能看到孩子的身影,孩子的成长。照片加上老师的文字说明,可见每一个活动老师都花了非常多的心思记录孩子的成长。 中午两个多小时又让我重新认识了儿童,换位思考,10分满分,我们给孩子的评价可能5分,6分,但绝不会是满分。但是孩子的眼中,给我们的评价肯定是满分。孩子的心中是纯真的,每个孩子的心思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认识是不同的……树叶没有相同的两片,人也没有相同的两人。 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要相信孩子具有吸收力的心智。有时候孩子的知识技能不一定是老师教会的,也有可能是同伴之间的影响,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操作获得。我们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游戏,帮助他们总结归纳,从而形成孩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