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了申宣成博士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项修炼的报告,读心,读书,读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关键词。
以前经常在教育时报上看到申宣成博士的名字,只知道他是首届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工作。今天听杨校长这样介绍他:中师毕业后到民权县农村中学去任教,因为优秀,成了优秀语文教师,又因为优秀成了中学校长。然后又读了硕士博士,后来又到省里去做教研员。听了杨校长的介绍,心里对申博士更加佩服了。他就是一路凭借自己永不放弃的梦想,凭借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凭借自己的优秀,稳步向前走。
他的报告很接地气,用曹文轩、蒙文通、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导入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了好老师的魔力。
读心就是要学会静待花开
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西蒙和蔡斯,曾说过没有一个人能够不经过十年左右的训练,而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的水平。在中国有句古话,十年磨一剑。可见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滴水穿石的毅力。印象最深的是今天申博士出示了一张幻灯片,上面三幅图画依次是在沙漠中前行的骆驼,在森林里厮杀的狮子和刚出生的婴儿。申博士让大家用一分钟时间思考自己看到这三副图所想到的,还可以用一些关键词语来对应三幅图。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三个词依次是迷茫,竞争,初心。看到在沙漠中前行的骆驼,我想到了现阶段的自己就好像那只独自在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孤单,迷茫,无依无靠。看到两只厮杀的狮子,想到了同事之间的竞争就如这厮杀的狮子。看到出生的婴儿我想到的是历经过一切繁华之后,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有一颗向善的心。
想起自己前段时间的经历,忽然间明白了李镇西老师的话。李镇西老师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卓越的自己!“当你感到委屈,或者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最愚蠢的办法是抱怨,是逢人便诉说你的冤屈,是一定要‘讨个说法’‘还我公道’的冲动,是‘我凭什么要给这学校卖命’然后沉沦;最聪明的办法是——超越委屈,强大自己!”
今天申博士是这样解释骆驼这幅图的,骆驼的驼峰就是告诉人们要积蓄力量,学会享受孤独寂寞,要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度过艰难的跋涉期。
读书能积淀底蕴
《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中写道:阅读与写作,是教师没有门槛的成长路径,是草根教师通往成功的天梯。通过阅读史来反思自己的阅读,寻找自己的生命密码和职业密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阅读结构一定要均衡。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文青型和理论型的结合。在讲座中申博士也这样说道,每个月买三本书: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方面的书,可以作为青年们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的书。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这样的: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胡适语),教师的阅读就应该做到:既要有专业钻研的峻拔之高度,又要有博采众家的广大之根基。根基越是深厚广大,专业越有可能迈向峻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才有可能,真正的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我所了解的好多名师,都有出门带本书的习惯。
读课能历练技能
申博士讲了他做课例研究的三种方法:专题分析法,情境填空法,结构复盘法。其中专题分析法,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个专题,如导入提问朗读概念教学等,多个课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方法。在专题分析法中申博士举了四种质疑的方式:开放式,引领式,激取式,讨论式。我也买了余映潮、黄厚江、王崧舟、钱梦龙、肖培东、王君老师这些名师的课例,而我只是单纯的把课例看了几遍,并没有想到要用研究的意识去研究这些问题。
今天听完讲座我受益匪浅。教师专业成长真的如申博士所说的那样:要学会读心读书读课。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要学会不断的修炼自己,强大自己,才能真正的做到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