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塔·帕索斯[著]的《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是一本值得读的心理指南书。摘抄读书笔记如下:
当我们主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喜悦。
我喜欢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
你最常与谁交谈?”我最常交谈的人其实是我自己。
摆脱焦虑的技巧:把内心的“恐怖分子‘要是’”赶出脑海;橡皮筋大法;感恩是一剂心灵的强药剂。
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与自己同在,一生相随。请一定要善待自己,积极与自己对话,相信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意味着相信自己,做自己的啦啦队长。气馁时鼓励自己,犯错时支持自己。与其责备自己,不如理解自己,输赢无定,即使不能赢,也能从中成长,我们永远不会失败。你就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奇迹。好好照照顾自己,爱惜自己,爱自己本来的样子。
思维是一台产生意义的机器,而你握有操纵感,是你决定了赋予每件事哪种意义。
正面想法取名“美美”,负面想法取名“滑稽小丑”。
能够转移注意力的人,更不容易感到抑郁和焦虑。
持续摄入精神上的“有毒食品”,即使是外界的“有毒情绪”,也会影响你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摒弃精神“垃圾食品”。
精神蛋白:阅读;感恩;笑,看喜剧;运动;唱歌;跳舞;观看积极向上的视频;拥抱你爱的人;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积极的自我肯定……
快乐的人有快乐的思维。
让幽默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把精力集中在解决方案、寻找机会和努力工作上,而不是继续纠结于负面思维,受它摆布。
那些能让我的生活更美好,让我感到愉悦,帮助我解决问题,激励我实现目标,鼓我增进健康的“客人”才能进来。
如果你有强烈的情绪表达需求,也不应该压抑,最好的方法是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得到释放,而不是沉浸其中。你可以把写下的内容放在一边,等你冷静下来,理智脑开始运行时,再重新审视。
你花在悲观、担忧和压力上的时间,与你花在乐观、寻找生活中的每件事给你带来的希望或教训的时间是一样的,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有人夸我时,我会表示感谢并接受。有人提出让我做不愿做的事,我会平静地予以回绝。如果对方因此生气,那是他自己的情绪问题,需要自己去消化和解决。
在你依赖外在控制时,就是把自己幸福和内心平静的钥匙交给了别人,放在了你无法掌控的环境中。
当某些事情不值得你花时间处理时,就顺其自然,让它过去,继续走自己的路。
怨恨就像自己吞下毒药,却期待能毒死仇敌。
过去已经过去,只存在于你的记忆中。你无法改变过去,但你总是可以改变你赋予它的意义。选择你想要记住的部分,如果你愿意,可以保留某些教训,但请放下那些让你痛苦的细节。
当你遇到一个令人生厌、不够友好的人时,不要用愤怒的眼光去审视他,也不要以为他对你怀有敌意,而是应该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他,因为他无法给予你自己没有的东西(比如友善的态度)。
当你被强大的理由所激励时,你就有可能在原以为能量耗尽的时候找到新的力量。记住,你不是真的累了,只是缺乏动力。
“你是否一直知道自己想成为歌手?”“我不想成为歌手,我只是想唱歌,这是两码事。”
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会让你脱颖而出,因为当你投身于自己喜爱且为之振奋的事情时,工作就不再是负担,你会乐在其中,精益求精。
将“我必须得做”转变为“我有机会做”当你说“我必须得工作”时,大脑会理解为你是被迫在工作,从而让你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或者想尽办法让你逃避这项工作;当你说“我有机会工作,想想有多少人想找工作却找不到机会”,你就会把情况积极化,大脑就会理解工作是你愿意做的,是你感激的事情,是你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携带了一台无比先进的机器,但我们甚至连它10%的功能都未曾发觉,这台机器就是我们的大脑。
积极的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因为这是他们大脑设置的默认程序。
我们的感受和行为,并非外部世界决定,而是更多源于我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