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人们一直在想人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那文凭混口饭吃,还是为了在遇到人生困境时,用自己的阅历去打开人生格局,亦或是成为别人眼里满腹经纶的智者?我想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我们所读过的书,终会成为我们的气质和风骨。
人民日报里说:“在书中,你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读书就是最好的心灵之旅。”最近读了一本名为《被讨厌的勇气》的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我从中受益匪浅。
这本书以青年和哲学家对话的形式,一步步带我们解开我们日常的焦虑,对自己的怀疑以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应对方式。起初的我也以为这本书是本心灵鸡汤,当记者说任何话,我都和青年一样去反驳他。但当我慢慢看进去之后我发现智者说的话让你很信服,再我慢慢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真的很充实和真实。
同时,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特别适合读阿德勒思想,不管是技术还是思想更新选代的速度太快了。我们需要有一种持续爬坡的能力。阿德勒思想告诉我们,你的成功和幸福与其他任何人都无关,所有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阿德勒思想会帮我们建立起这套内部自尊体系。以下是我从读书过程中领悟到的几个点。
1.“真正影响我们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此赋予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我们一生每往前走一步,都在受着过去的影响,过去发生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确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做主的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我们赋予了它怎样的意义,而真正影响我们如今生活的也正是这个我们能做主的“意义”。 就拿考公这件事来说,你的目标是上岸,如果一味盯着上岸这个山顶上的目标,那么你此时此刻都是在忍受忍耐学习的乏味和痛苦,可如果换一种思维,我近期有一个目标是上岸,我最近想要好好学习,为了理解出题人套路,为了学习逻辑思维,为了获得快速阅读并且分析材料的能力,此刻我的学习有意义,有价值,能让我开心。有考试就去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上岸了是我学习的附属品,未上岸就只能说明我学习还不到位。
2.“很多人不满意如今的生活,却下决心不改变”。
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有闲还是没闲,问一个人是否满意当下的生活的时候,大多数都会说不满意,但是却满足地活在“不满意”中,不去做出改变。原因很简单,未知的总是比已知的可怕。纵使现在的状态有百般不好,却也在害怕着未来的一点点不好。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3.“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个人”这个词是没有办法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我们总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我没太害怕被否定了,我们太害怕被讨厌了,我们太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了,可问题是,我们不是人民币,不可能人见人爱,更何况人民币都见不得人见人爱,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就像你活着根本不可能不衰老。只要涉及人际交往的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因为我们不得不将自己放在某个链条中的一环,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烦恼:“今天穿这个裙子同学又得说我胖了”、“今天开会那谁看我的眼神不大对”、“该死,今天没有抢到打折券,多花了十块钱!”……
4“关我X事与关你X事”。
这么概括可能带点社会痞气,但换句话说就是“分清楚这是你的课题还是我的课题”。豆瓣上有一条热评“关我p事,关你p事,做个有用的人”。阿德勒认为,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期待的样子去生活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我,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别人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把别人的人生课题背在自己肩上,或者是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所干涉。只要我们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之间的界限分清,并把别人的人生课题从我们自己的人生中割舍掉,那我们自己的人生就会更加轻松自由。比如在学习中,你的老师蛮不讲理地对你换发脾气,想必有些敏感的你一定会陷入深深的内耗里,甚至不想去上学,永远不想看到这个不讲理的老师,这时你可以“课题分离”。“老师蛮不讲理乱发脾气”这不是你的课题,这是他自己应该处理的课题,而你的课题是“做好你的学习任务”他处理不好他的课题不关你的事。下次我们就可以说:“这又不是我的课题”。
5.“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不畏惧别人的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大张伟说:“我老觉得人世间所有的快乐悲伤都是因为人际关系。每回我不高兴我就会看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想要自由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不去在乎别人到底喜不喜欢我。”于是我开始拿这个催眠我自己,我宁愿别人不喜欢我,我也要喜欢我自己。因为你越在乎别人喜欢你,你就越不喜欢你自己。
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对别人认可的追求就是在扼杀自由。这个观点我能够理解,但是我个人更加喜欢孔子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就是做到合适的极致,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别人认可”与“自我认可”会相互融合。
从《被讨厌的勇气》中我认识到:人一定要接纳自己,爱目己,欣赏自己!没必要一定得是人群中那个最特别的人,你只需要做一个普通人平凡人即可,但不能做一个平庸的人,接受当下的自己,然后不断努力完善自己,朝着更好的自己去努力靠近!不必追忆过去,也无需幻想未来,享受当下此时此刻的自己,做好当下该做的每一件事,聚焦于此时此刻!人生并没有普遍性的意义,唯有你可以赋予你自己的人生以意义,而享受于此时此刻,每一个当下的瞬间都玄认真生活,便是人生最大的意义。
愿你我在满月柔和照着的雪地上,都如书中的青年一般,轻松的向前迈进!释然!自信且自带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