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那天,我问了大牛老师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初级的问题。尽管问题初级,老师还是耐心的回答了,但我感到挺不好意思。
之后,我就此进行了反思。
之前和几个同学交流,大家说有点不敢问问题了,因为之前问的问题太简单,俗称小白问题,被diss了。
这可以理解。
作为成年人初学者,总希望一开始学的时候就学对,因为知道以后再纠错会更费劲,所以会有不少细节方面的疑惑。也正因为是初学,不能判断哪些细节问题是可以忽略,哪些是必须严格遵从的,于是在遇到有不确定的地方时,总是想问个明白。
那天在问了小白问题后,我反省,自己之所以问这个问题,还是因为学习时观察得不够仔细,分析、思考得少了。
大牛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对于必须严格遵从的方面,会特别强调要求。而我问的问题,其实在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中,如果仔细观察分析的话,是可以推断出来并得出结论的,并不需要提问,或者说,可以换种提问的方式或者角度。
问问题,最能看出一个人对事情的认识、理解,以及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有的问题,不需要问老师,自己网上搜索一下资料,即可找到答案,还能获得更多相关的信息。
有的问题,如果自己复习时能仔细观察,分析,推断,也可以得到答案。如果最后实在不能确定,那提问时,问题也可以因此从填空题变成选择题或是非题。
更深层的问题,是基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资料,自己再进一步学习更多的资料,看更多相关的书而沉淀出来的。其实不少原来初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自己获得解答了,而这时候产生的新问题,就很有可能是有深度的问题,是大牛老师喜欢的好问题了。
老师一听问题,就知道你做过什么努力、进行过怎样的思考了。
突然想起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以此,提醒自己:学习时有问题,是好的,说明你有在认真学习、主动学习。不过问题太多,可能是学习得太少啦,有问题要多先向自己提问,主动进一步学习、思考,不要张口就问老师啦。
毕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先麻烦自己,再麻烦别人为上。
有问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都有哪些方式可以解决?再多看几遍学习资料?网上搜索?再读几本相关的书?或者结合所学的已掌握的内容,自己再多思考几遍?
最后,如果实在想问,一定要厚着脸皮问,谦虚地问,做好准备地问,求学求学,想学到东西,也是要有点厚脸皮才行的。
说不定最后沉淀出来的问题,是大牛老师赞赏的好问题呢。
题外话,学习时,通常是有主动学习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提问题。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渐渐地不会提问了。一方面是曾经的填鸭式教学,孩子被噎得没机会提问;一方面是标准答案式的考学模式,孩子已经不会提问了。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学会提问,好好呵护孩子的提问能力,引导孩子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渠道,很多有时候,比单纯的A+可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