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过一个人,他其实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但他告诉我,他没有一点自信。在工作时,其他人都是完成之后就完了,而他则会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会不会被辞退。即便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也不会改善这样的情况。
此外,他会经常因为小事而焦虑、情绪崩溃,甚至是行为的失控。
这其实是内在资源不足的表现。
内在资源不足时,无论何事,我们都认为自己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对于我们而言,成功、失败、快乐、伤心等等因素都是不可控的,我们会常常因此而感到恐慌和无助。
比如,我们有了恋情之后,总认为对方最终会离开;有了新工作,总认为自己会被辞退,且自己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当真正遇到了困难时,我们会希望它们自行消失,而不愿意面对,因为我们不觉得自己能够处理这些困难。
此外,我们对事物存在着过度理想化的认知。一旦觉得他人或环境是好的,就会对他们有极度美好的评价,而一旦感受到了一点不好,就会觉得理想破碎,产生颠覆性的评价。
我们很容易情绪失控,即便是小小的挫折,都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而这些焦虑、不安,很可能变成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甚至是伤害自己或他人。
而当内在资源丰富时,我们在面对痛苦、压力和冲突时就拥有了保持自我意识和整合自我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对外部世界,有相对客观的判断,也能够拥有自信,那些未知的事物或让我们痛苦的情绪,我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理解它们,并处理好它们。
内在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呢?
最初,我们的内在资源在婴儿时期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中产生。
婴儿是没有接纳自我情绪的能力的,在感到痛苦、恐慌、不安时,会通过哭闹等等行为来表达。
如果父母的情绪足够稳定,他们会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去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
与此同时,孩子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消除的。
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形成了内在资源。
但如果父母耐心不足,或者自身焦虑,并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而是通过呵斥、打骂等方式来阻止孩子哭闹,让孩子产生了更大的痛苦。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内在资源的形成。
不过,原生家庭虽然对我们的内在资源影响很大,但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一生,我们仍然有很多机会和方式去丰富内在资源。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丰富内在资源呢?
一、学会自我觉察
家庭关系咨询师李佳:我们因内在资源不足而难以面对种种负面情绪,如果想要在面对痛苦情绪时仍然保持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我们就要先学会觉察并理解这些情绪。
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我们总是习惯性产生恐惧、愤怒等情绪,然后下意识地逃避这些情绪,但这样会让我们越来越不了解它们,负面情绪也会越来越多。
所以,在我们觉察到自己想要逃避、否定时,给自己一个心理提示,“不要逃避”、“不要发脾气”。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写长日记的方式,来梳理内心世界。
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有很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描写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在资源,或者是主人公逐步丰富内在资源的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在资源丰富的体验。而书中描绘主人公内心感受的文字,也能让我们学习到一些对感受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梳理那些内心的情绪。
三、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童年时期,与父母间的互动没有让我们形成丰富的内在资源,这固然是一种遗憾,但成年后,一些生活中的他人也能够帮我们弥补内在资源。
这些人,他们的内心资源丰富,愿意倾听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感受,并反馈给我们,让我们感到平和、温柔。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会开始变得自信、冷静,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内在资源不足,逐渐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