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在最近的一场工作汇报中,收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和挑战。这种挑战包括价格谈判的合理性、日常工作的扎实度、预算控制的松紧度。面对质疑,当逐一做了解释,仍感无力的时候,我突然就不想说话了。
否则,我真的会忍不住暴起来,去怼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理性告诉我,不应该这样,因为只是各自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我站的立场是,如何将这一个重大时间节点的活动办好,办得尽善尽美;
财务站的角度是,如何在吃穿住行上,再少花一点钱,更少花一点钱;
领导站的立场时,你们的过程管控是否合理,你们平时工作做到哪里去了,你的费用同比降幅是多少?
当一个不以数据而以效果、以大家满意度为评判标准来做事的人,遇到了处处以数据管控为目标的人,可不就是“有理说不清”“有话说不出”,感觉很难受嘛。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带着一帮人出去玩,看到漂流,大家激动地说:来来来,咱玩一次。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说:啊!这个多浪费钱,这个多没有性价比,这有什么好玩的,别去别去。
之后,我们看到好吃的,想要去尝一下,又有人站出来劝阻说:哎呀呀,这个太贵了,这个没性价比,咱没钱,算了算了。
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之后,你会被管控得失去兴趣,失去尝试的欲望,进而会觉得这一趟出行了无生趣。
02
诚然,我知道此刻我的理想主义又开始作祟了,而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能理想主义,而需要现实,需要利润,需要生存。
而站在我的立场和角度,必须在效果和预算之间找到平衡。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又要效果好,又要少花钱。
难,很难。
而让我觉得更难的还不止这些。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此前我总觉得,去年的活动办得特别顺利,自己也特别投入,可今年明明跟去年差不多的活动,而且有了去年的操作经验,但为什么今年却感觉很痛苦,做得那么艰难?
原因是,限制因素太多,自由度极小甚至是没有。
用一幅画作来作比,去年相当于给了我一张A3的纸,给我画了一个大框,我可以在这个大框里面辗转腾挪,尽情发挥我的创意和想法,尽情向大家征询意见和建议,将这幅画尽可能的画到我和大家都比较满意的程度。
而今年相当于给了我一张A4的纸,这张纸本就已经比去年的纸小了许多,可里面还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小框,框死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费用,然后让我在里面作画,我束手束脚,如履薄冰,绞尽脑汁,却依然画不出我想要的作品。
这是最让我痛苦的。
03
自由可贵,虽然知道想要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并不容易,但当一点自由度都没有了之后,人就会痛苦,进而窒息地想要逃离。
可即便如此,当汇报结束,冷静下来,任凭汇报中的各种观点和意见在我脑袋里闪回,我脑海里却突然跳出三个字:建设性。
是的,如果只是陷入在抱怨中和痛苦中,停滞不前,是毫无意义的。如何在批评声中找到合理性,如何在批评中寻找建设性,是需要我去反思的。
于是我试着问自己,在众多的批评和质疑中,是否有可取的地方,是否有建设性的意见呢?
答案是,有的。
比如,当被质疑到同比降幅的数据时,我意识到,没有把去年的数据拉出来比一比,不够直观。虽然因为地点不同、形式不同,这样的对比并没有多少价值。但如果我对去年的数据烂熟于心,或者手中就去年现成的数据,那也是可以立马有力地回击质疑的。
比如,当质疑日常工作不扎实时,我意识到,日常确实是可以做更多维度的对比。多去调研调研,多去积累资源,做一个相应的资源库,就像存储一个工具箱一样,遇到问题,直接去里面选择工具来解决就好了,而不是临时起意去寻找。
比如,当谈到服务费的时候,我知道这种叠加是不合理的,可是找不出更好的突破性的理由。这个是需要在以往谈判中更要强化的。
比如,当谈到缺少一个总体费用合计,而是各项单列不利于管控的时候,我意识到,确实是这样,说得很对,后面要改。从整体成本控制角度,确实应该这么做。
凡此种种,都是在接受批评中,我意识到该提升的和以后在工作中应该考虑得更全面的地方。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批评是很无理,是难以接受的,那直接忽略掉它就好。
但换个角度想,很多时候不过是所站的立场不同、思考方式有差异,顿时也就能够想通了。
所谓百炼成钢,这种炼,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
最后,不管怎样,按照“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原则,允许发生,然后接受它,并从中学到有利于我的东西,这样才能持续进步。
所以,收起自己的委屈和不甘心,盯住自己的目标,做好手中的活,在过程中不断学习,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