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陞哥回忆我的童年》
(九)
有一次,我们在粮站大门外玩耍,这里平日也就只有我们,当时恰逢夏季交公粮时期,只见男男女女十多位年青社员,交完公粮,将几台木板车停放在路边,说说笑笑,活力十足。之后,几位青壮男社员,齐心合力,很快就在水塘一旁的空地上,用石块架起简陋炉子,炉子上放置一口大铁锅、众人拾来柴枝枯草,煮起粥来,熊熊火焰、烟雾缭绕、我们就在一旁看热闹。
原来他们烧的是肉片粥,猪肉半肥瘦、加入冬菜、味精,热辣滚烫,领头大哥看见我们,喊了一声来、过来!也盛了两大碗给我们尝尝,新鲜大米刚刚出炉,确实好吃,异常美味可口!在以后的好多年里,我再也吃不到这个味道,当然也未曾再遇到过有山里人这种坦荡襟怀的男子汉,豪爽开朗!
时光飞逝,岁月流金。「大约在2006年夏季,我闲遊湘南大地,走镇串乡,来到衡南县一个叫洪山镇的地方。镇上小住几天,几日下来,这里一条半街的小镇,店家还有摩托车司机都认得我,当时每日都会在街上闲逛,这里除了美味泥鳅,就是给当地的猪肉所吸引,天天猪肉炒菜、猪肉炒葱、猪肉炒米粉、猪肉放汤、这里猪肉味道独特,无比鲜香!那一日,忽然想起,煮个肉片粥尝尝,于是,分咐店家来个半肥瘦切片煮粥加入冬菜,仿佛终于找回当年的感觉,细心一想,问题就出在猪肉,新鲜大米也是原因之一,店家说,“我们这里吃的都是土猪肉。”」
供销社右面公路对面是果园,果园种满鸭母梨,有少量青皮梨,鸭母梨呈咖啡色,饭碗大小,味道酸甜、内质粗糙、县城的蜜饯厂大都切片做蜜饯。青皮梨,皮青肉质细腻洁白、多汁甘甜、是我那年的美味珍品,可惜回城后很少见到,这里的柑一直保持皮薄汁多,酸甜适中、后来每到临近春节,母亲都会托人在这一带选购三五十斤回县城过年用。
县城叫这里山内,这一带水果种类繁多,柿子刚摘下来坚硬生涩,必须先放置于缸里,用盐水浸泡一周,食来清脆甘甜,柿味浓烈,人间佳果。山内蜜饯就很知名,话梅果大肉厚,还有一种山枣糕、采用鲜山枣,用传统方法制作,酸酸甜甜、是七、八十年代出口凉果。
从果园出公路,经过水渠之下,沿着公路走过一段弯路,就有一个分叉口,直去朝北是通向浮山镇、三饶镇、再远就是大埔县,已经与福建龙岩永定县交界,山内基本村村都有土楼。「这里周边环境我是认得很清楚,多年后,我在县体校曾两次经过这里,一次去浮山五中比赛,一次去大埔县城比赛,路上都会给队友讲当年故事。」
分叉口向右是通往新圩镇,沿着这条公路,再走两个上下坡,一段直路后,走上半坡,就到一个叫豪光的小村。村口公路旁有一片荔枝园,古老的荔枝树林,高大茂密、荔枝长满枝头,荔果飘香。村后一条小河,小河流淌,河中常有木船航行,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登高还能远眺新圩中学全景。
这一年是1972年的夏天,那一段日子是暑假期间,除了在池塘游泳,还有就是到处乱跑,不跑不痛快,玩得不亦乐乎!当时主要是沿着公路走,因为汽车不多,偶有拖拉机行过,公路大多时间还是很平静,走公路主要是好认路,也容易到达邻村。
我的学校背面山坡就是菠萝园,顺着山坡往上种植,排列整齐划一。当时提倡德智体美,我们学校曾经组织上去菠萝园学习,听农民伯伯讲解,我全程跟上,当时主要觉得好玩,许多同学到了一半就不上了。那一段日子是我比较平静的时光,学校在住处后面,校园宁静,老师也都很好,悉心教导,因此,那段时间能静下心上课,回来安心做功课,还有母亲辅导,算术基本90几,100分常有,语文九十以上,那些年我不会觉得读书有多难,就是很少有把心定下来的机会!
供销社接到上面指示,进行下乡活动,到村里售卖议价包点,不用粮票,有肉包、白糖包。那日早上,母亲响应号召,挑着两个箩筐,箩筐里装着包点,包点是对面粮站里的食堂送过来,母亲领着我、离开供销社,准备先去鹿鸣村售卖,出了供销社往南走,就有村里大姐过来要帮母亲挑担,当时母亲身体不太好,母亲都是惋言谢绝!我在一旁就说,“让她们帮帮吧!”母亲讲,“这样影响不好!”这一路上都有热心熟人要帮忙,直到鹿鸣地界。
鹿鸣村不大、不靠近公路,村庄比较平静,偶遇有狗的吠叫声,我跟母亲进村转了好几圈,落力叫卖,也没有卖出多少数量,出了村外,母亲领着我在路边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母亲说,一角钱的包子,买的人不会很多。」顺手给我拿了个白糖包,当时我便说,“包子到时候少了怎么办?”「母亲笑笑说,“吃吧!”我付钱买就行了!」我细心一想,也是!
之后,跟着母亲去了安民村,安民村,是个大村,村子靠近公路。在这个村转了好大一圈,母亲问教村民?热心村民介绍了那个地点较旺,结果卖得差不多,剩下没有多少个,母亲就领着我到村口外的公路旁安民站,安民站有一两间房子,一个竹棚下有几张长石条椅子,这里是汽车上下客地点,乘客大都是村民,结果,全部售完已经下午了,我跟着母亲沿公路回到西山村供销社。
在西山村的日子也没有多长,母亲又接到上面通知,要到新圩镇、到镇上的供销社,依然做会计工作。于是,我跟着母亲再次迁移,继续往北,西山至新圩镇,距离不远,没有多少路。
「记得,1984年,母亲身体不好,回上海疗养,时间超过半年,当时从广州飞上海,我是全程陪伴母亲身边。在上海时,姨妈的老邻居是位热情退休老太,当时就跟母亲讲,“阿姨当时辰光在乡下吃苦了!”老邻居指的就是这一段岁月,过后,母亲跟姨妈讲,“都过去了、没有必要旧事重提,”姨妈笑笑讲,“是以前说的”。姨妈和母亲自小离家,数十年都是相互支持,姐妹情深。姨妈的那些亲朋邻居,不管年长还是年青,都跟着表哥一样叫阿姨。」
新圩镇,当时叫新圩公社,公社住址就与田中村隔着一座石桥,石桥往前走直路约三百米就是新圩镇的镇上。田中村,当时名字听来就熟悉,这个村面积不大,一头连着公路,三面水田,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我经常沿着一条村路玩滚铁环来到这里,站在小河对岸,举目小村水田禾苗茁壮、绿油油井然有序,眼前情景,十分赏心悦目!
之前,我住过的新塘、西山两个村庄均属于新圩公社。新圩镇紧邻长彬村,两边有苗田村、潘段村、互相依偎。当时我实际就是在长彬小学上学,这是我小学阶段的第六所学校。学校从镇上走进长彬村中几段小路,学校是一座大祠堂,祠堂左右两旁又增建了两排教室,祠堂大门外有块颇为巨大的照壁,当中操场,我就在祠堂右边的第一间教室。
学校附近有两座土楼,土楼我进去过。那时低年级是男女坐在同一张书桌,我同桌女同学就住前面的土楼,是位比较懂事的小女孩,她带我去过她家玩,记得她的父母很热情,其实,从小我就不喜欢与女同学玩,后来就很少跟她一起!
2024.7.7.(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