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3月1日到昨天2022年11月15日已经整整十个半月获得了比较稳定的情绪区间,而在前天晚上在读书营讨论职业规划时,谈到学习心理咨询师大家都花了那么多的钱,这引发了我巨大的焦虑。我基本上都是靠看书自学的,除了时间之外,几乎是零成本学习,那种花巨资培训模式真的不太适合我。这激发了我内在的心理冲突,引发了焦虑情绪。
我们说所有突破旧模式的方式都是成长。按照我原来的模式,一方面我可能会选择躺平,就是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躺在那里刷手机,逃避它三五日慢慢也能走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去喝酒,找朋友喝点小酒吹吹牛,海阔天空,大醉一场也能挺过去。但原来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境还是会引发焦虑。所以这一次,我采取了新的模式——和焦虑的情绪呆在一起,不跟着它跑。
可以利用认知模型来觉察自己。
情绪:焦虑
强度:0-10分,可以打8分。
自动思维:我没有钱报长程培训班。
中间信念:如果我不报培训班,就拿不到入驻互联网平台资格,就提升不了咨询量。
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
当我有了这种觉察,我问自己,这是真的吗?这不是真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不能入驻互联网平台,我在线下也可以有咨询,只是咨询量少些而已。而且,每个人的家庭条件,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不必要去跟别人比较,慢一点就慢一点呗,重要的是要自己的掌控感和愉悦感。
记得原来到这个地方,我一定会埋怨自己地父亲,埋怨他不努力给我创造一个好的成长条件。可是这一次我没有埋怨他,因为埋怨没有用,根本解决不了当下的现实问题。那什么是有用的呢?就是跟情绪呆在一起。我们说,情绪是一股能量,要么向内攻击自己,不断告诉自己不行,自己没能力,自己如不别人,那就会导致抑郁;要么会向外攻击他人,埋怨父母不行,抱怨命运不公,表现为一种愤怒,就会导致焦虑。如果和焦虑的情绪呆在一起呢?那么这股焦虑的情绪是一股能量,像火一样拷问着自己的灵魂,其实是经不住太久的拷问的,根据人的本能生存逻辑,它就一定会转化为有效行动,脚踏实地去赚钱呗,去找赚钱的工作呗。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就处在了自己宇宙的中心,获得了万物为我所用的掌控感,我的行动是基于当下的现实条件,而非基于他人的现实条件。
如果要焦虑一件事情,先问自己,这是我的兴趣点吗,就是所谓想不想干;第二点要问自己,这是基于现实条件出发吗,即是所谓能不能干;第三点要问自己,这是基于我从心里面发出的勇气吗,即是所谓敢不敢干。
和焦虑呆在一起,我回答自己的这三个问题。
找一个和心理相关的工作,是我的兴趣,我的热爱,甚至工资可以低一点,既能疗愈自己成长,也能帮助他人成长;第二,这是基于现实条件出发,我已经有了相对足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也获得了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可以找一份工作去现实中实践;第三点是我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我当下的命运。
关于第三点,我有着极为深刻的体验。我才发现,一个人最大的贫穷不是物质的贫穷,而是心理的贫穷,是彻底的放逐了自己。当我躺在那里两个小时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父亲在床上躺了一生对我的影响,那是潜意识层面的代际传承。我也能体会到父亲躺在那里的时候是不舒服的,但他无处可逃,他的力量太弱了,或者说他的灵魂早已经跟他的肉体分离,只剩下一个疲惫的躯壳而已。每一个孩童,对自己的父母都是有着深度的认同的,我也不例外。这一次,我终于从对父亲的愤怒之中生出一股悲悯之心,我想我迎接承接了他的命运。我必须承认父亲的精神内核是一个长不大的孩童,他的灵魂早已离他远去。只有一个放弃了灵魂的孩子,才能心安的躺在那吱吱呀呀的床上,一生不在意那些小孩的嘲笑也要躺在床上懒惰着。
而今天,我必须承接了这父亲的命运,这是我必须要承担的,这会让我感到心安,这也是爷爷冥冥之中交代给我的任务。尽管这个任务,我拒绝了几十年,我不甘心接这个烂摊子。我们说人类运、国运、家运、个人运,运运相关。我们这个家族的命运,我不承接,将来也会由我的孩子来承接。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仅在个体的身体内循环,也在家族里循环,在国家中循环,在人类整体中循环。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承接了父亲的命运,也就和祖先的命运链接了。从此刻起,我开始心安的做自己的主人,我要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地,把工作干的井井有条的,跟妻子相处两情相悦,跟孩子相处企业融融。
生而为人,我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