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来到这个世上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只有本能,也就是那条件反射。此时方叫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均靠,其他人给予,或父母,或亲人,或其他有缘之人。
或许正是因为一无所有,人首先学会的是取,这是一种不劳而获,最是简单不需要付出什么便可以从父母、亲人、有缘之人那获取所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依赖,养成了习惯,一切便成了理所当然,并慢慢的生出贪与欲。一部分人被教化,于此时生出了感恩之心,懂得了珍惜之情,学会了克己,但毕竟是少数。人在幼少时(0到13岁)首先需要学会的是感恩、珍惜、付出,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累积。
取而久之,却无需偿,但有所需,却不可得,便学会了夺。年龄在增长,眼界在变宽,贪与欲在不知不觉中茁壮,开始了人生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深处的潜在意识(0到13岁的习惯等)得到升华,细胞大量生长,思维爆炸式成长,快速获取外界大量的信息,每一天都有很大的变化。青年时期(10到20岁)要找到人生意义、人生目标、懂得取之有道而非强取豪夺,感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洗衣、做饭自食其力),理解付出的意义,对时间和机会有一定的认识。
前面所经历的20年在中国来说几乎可以称之为温室阶段,还没有真正的面对社会,还没有完全依靠自己而生活,只是一个在家庭中成长,在校园中学习的过程,而这两个地方只是人生的起点。虽说只是起点,但却影响着绝大部分人生的后续轨迹。踏出校园,走上社会,才算走上了人生这条没有终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