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我们已经知道了聆听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说什么还重要,但是我们经常做的,都是自以为是,要么就是装模做样在听,或者选择性的听。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到,我们的聆听是有层次之分的。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性接受,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法;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但移情不是同情,同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
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聆听是为了理解,是心和心的深度交流,不必以己度人,也不必费心猜测,你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想到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1、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接受或不接受,价值判断令人不能畅所欲言。
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追根究底则令人无法开诚布公。
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4、自以为是:以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有效的沟通很重要,但是也很不容易,真正的沟通当时也就是移情沟通,至少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儿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亲: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2、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父亲:你不想上学了。
3、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亲:你觉得很有挫败感。
4、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亲: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败感。
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我们在婚姻、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求同存异,怎么做到呢?我们需要怎样跳出个人感知局限的范围,以便能顺利沟通、共同合作、实现共赢?
习惯五知彼解己就是答案,这也是双赢的第一步,如果我们的思路不同,首先要知彼解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观众,如果我们能充当这样的角色,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留的程度。但前提是,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
只有了解别人才能获得理解,了解被人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表达自己,让自己被人了解,这通常需要勇气,史蒂芬·柯维认为,古希腊人的经典哲学观点: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体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品德是个人可信度,是我们的情感账户,感情就是上面说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沟通来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就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记住顺序是品德,感情,理性。这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相互依赖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属于我们关注圈的范围,如问题、分歧、环境、他人行为等。如果把精力放在这些上面,人很快会精疲力尽,而且收获甚微。
你应该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是你力所能及的影响圈内的事,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对方,你会获得准确的信息,能迅速抓住事情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情感账户,还能给对方提供有效合作所必需的“心理空气”。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方式,认真聆听让你影响力慢慢扩大,并越来越有能力在关注圈中发挥影响。
自己越了解别人,就会越欣赏和尊重他们。
练习习惯五知彼解己,在下一次交流的时候,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就算他们不愿意吐露自己的问题,也要感同身受,可以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收到的伤害,并作出回应——你今天心情不好。不要心急,耐心并尊重对方。移情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理解对方。
金句:
如果你真正想寻求理解,就要丢掉诡计和伪善。——史蒂芬·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