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1
罗伯特·戴博德
✔摘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 儿童自我状态
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
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
>> 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红黄蓝三原色,对所有婴儿来说都是类似的。然而当我们作为个体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情绪和反应都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几种原色混合在一起就变出各式各样微妙的色调和色差来
>> 儿童的基本情感
快乐 深情
愤怒 悲伤 恐惧
“所有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自然型儿童’,而这是整个‘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章 探索童年
>> 顺从行为
>同意
>道歉
>依赖
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 他发现自己的愤怒是和内疚感连在一起的
>> “你得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 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
第九章 秘密协议
“PLOM代表了四个英文单词,
“Poor Little Old Me”
意思就是‘可怜弱小的我呀
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这就是在玩心理游戏,而且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父母自我状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记住,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不过你得记住,蛤蟆,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感
⒈“书籍是可携带的避风港湾”
每次英语配音练习语音发过去,英硕都会夸一句“棒棒”“挺好哒”(虽然前期在给我挑毛病)。确实有了很大进步,感觉得到了正反馈,超级开心的鸭!
上午超级开心,下午…
“让她跑啥步啊,不在家学习”
“最多能考多少分啊”
——早上来我家的出租车司机对我妈说(她转述给我的)
于是,没有天气预报的雨就这么哗啦哗啦,止不住
“情绪化”就是说的我了吧
打开书,只几页,便冷静了。
⒉我像蛤蟆先生,又像那只獾
我待人,实在说不上 甜
自以为是又骄傲自大
像 獾
“虽然说 追求时长好像会不太注重效率,但是时长都达不到根本没法照顾总体效率。暂定12h ,做不到老规矩。”
于是,他们一直在下面跟我强调效率
这时的我,又像蛤蟆先生
但也没那么糟
我其实是想表达“都没做,哪来的效率?以时长来反逼自己去做罢了,并非不注重效率,搞自我感动”
我当时,很气,没回,想用时长图和事实去证明,我对。但是,很打脸
好吧,人生气的时候会变傻
现在再回去看他们说的,其实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叫我也要注意休息
应该理性并掌控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