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观察到一个小孩子的游戏:小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上扔出去,然后又哭闹着要父母把玩具给他找回来,一遍一遍地重复这个过程。弗洛伊德的解释是,这不只是个游戏,孩子是把玩具当成了母亲的替代品,他把玩具扔出去,是在模拟“母亲会离开”的创伤,再通过把玩具找回来的过程来获得补偿。精神分析认为: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
如果一个人认同了这种强迫性重复,比如就是认为我喜欢的人都会像小时候妈妈离开我一样最终离我而去的。这种认同会不自觉影响到行为模式,进而导致分离的结局,我们把它称之为命运。
要打破命运,就是要有“操之在我”的信念,像贝多芬那样发出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样的呐喊。从操作上讲就是用新经验替代旧经验。从改变一个微小的习惯开始,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让固有的事情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生的。一次次成功的微小改变,会让我们相信不管面对什么事件,都能做点什么,有一定的主动权。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但如何看到事件以及如何处置,我们是有选择权的。
扼住命运的咽喉,就是要对苦难说,“是的。我无法改变你,但我可以选择让自己悲伤几天后,重新开始。生命是一场无限游戏,我们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