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痛苦仿佛如影随形,不信你看:
1、"我的命真不好,找一个这么不靠谱的老公."
2、"怎么这么倒霉,遇到这么奇葩的老板."
3、“这熊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我快被他气死了!”
4、“孩子没找到好工作,是我没教育好 。”
5、“让父母伤心了,是我不孝顺。”
6、“朋友接纳了我的投资建议结果失败了.是我的错 。”
前三个场景,明明别人犯了错,结果受伤的却是我;后三个场景,别人的生活没过好,结果受伤的还是我。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状态,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受伤将成为你一辈子无法逾越的结局。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把每个人遇到的困扰,需要自己去负责、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定义为「课题」,在关系中一切纠葛的起源是,课题的混淆。
一种认为我痛苦都是对方造成的,比如文章开头的前三种场景,这种观点认为"我痛苦,他负责。"
还有一种认为别人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比如文章开头的后三种场景, 这种观点认为“他痛苦,我负责。”
拥有这两种观点的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陷入无休止的纠缠不清,最终导致自己永远处于受伤的位置。
怎么解决呢?
阿德勒认为最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方法是 :「课题分离」。“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自己的课题”。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老公不靠谱,那应该是他的问题,可是我不干涉直接影响我的情绪啊?这天天见面还怎么生活?
我是否要结婚,是我自己的事情,可是那是亲爹亲娘哎,你能直接跟他们说“这是我的事情,你们无权干涉”么?
熊孩子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如果看做是他的事情,我不管他,那岂不是成了不负责任的家长了?
……
是啊,听起来好有道理,貌似这些问题除了自己不得不受伤,竟没有其他出路。
然而问题的核心是,你如何判断这个问题属于谁的课题?比如为什么老公不靠谱就是老公的课题?
什么?难道不是他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NONONO!
是他的问题,可不一定就是他的课题哦!要知道,课题的归属人才是需要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那么该如何判断课题属于谁?很简单,谁痛苦,谁负责,谁困扰,谁解决。
你认为老公不靠谱,问题在他,但是痛苦的是你,那么需要解决的人就是你,你为了不让自己痛苦就必须站出来想办法,看看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善现有的问题。
老板奇葩,是他的问题,但是你感到不爽,那么需要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你,你来思考究竟你做些什么才能改变现状。
熊孩子让你生气,是孩子的问题,但是你感到愤怒,那么就需要你来解决问题,到底怎么做才能改善熊孩子的行为举止。
孩子没找到好工作,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如果搁置不管,真正受到困扰的应该是孩子本人,你无需把责任拉到自己头上。
父母伤心,是父母的情绪问题,不是你的,我们要相信父母自身调节情绪的能力,当然,如果你感到自责,那你也可以想办法做些什么帮助他们,这要比盲目自责要好的多。
朋友是听了你的建议,但是一定是因为他也认为你的建议正确才会听取,最终决策还是朋友本人所做。
所以,当你再次感慨“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时,一定先问问自己:你烦恼的问题,真的是‘你的问题’么?不妨试着冷静思考,一旦搁置问题不管,究竟谁会感到困扰?
如果感到困扰的是你,那么你就要思考:既然是我的问题,那么我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
如果感到困扰的不是你,除非你愿意并且有办法帮助到别人解决问题,否则你不妨放松心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别人的问题,让别人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