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低能量的时候,坐下来记录可以改善状态,可就是不想坐不下来记录。现在能坐下来记录,说明能量恢复了一点。就记记流水账。
5月12日
前一天晚上去江边遛弯,江堤的路还没修好,看路上已经有人在走 ,我也上去看看,看到下面临江的地方还修了步道,以后遛弯更方便了。路还没修好,路灯也还没有,遛了一会儿就回去了,走一圈回去还有点热了。回去就继续刷手机,睡得也晚了。
睡得晚起得也晚,起来犹豫一下还是下楼遛弯,别的干不了,就给自己最低目标,下个楼。出来晚大太阳下很晒,就找一段树荫多的路段随便走了会儿,边走边像个侦探一样,看看有没有小树苗,记下位置。这是干啥呢?刷小H书刷的。
然后去小区菜店买点菜,回去洗床单被套,就到了中午,一个来访约了咨询。来访诉说的是母亲节的烦恼,给母亲、奶奶、婆婆、老公外婆 和自己各买了一件礼物,想要得到的夸赞一个也没有得到,就非常沮丧。整个咨询过程都在反反复复地讲这件事情,来自礼物的压力啊。当仪式感被过分强调的时候,感受到的不再是幸福了。
吃过午饭,同道小伙伴又约。一聊就又聊了一下午,闲着也是闲着,就聊吧。因为前两天刚约过一次,这次聊得久网又很卡,会面就有些为聊而聊了。而网络也是个奇妙的存在,我跟来访聊的时候,网络非常顺畅,跟小伙伴聊的时候就卡的特别厉害。
缓缓劲,娃爹又打电话,要去接他。然后做饭吃饭收拾,一天过去。
5月13日
社区的心理课本来10节,我完美错过,后来不知道为啥又加了6节,我就早上花了2个小时,来上课。这次课的主题是创伤,一共有10个左右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这种形式还挺好。老师是一个精神病院工作的心理治疗师,40多岁,可能原来听的都是大师级别的课,这种社区组织的课,就感觉差了一点。后来,关于创伤的沟通时,老师的回应也有些失望。 不过,学点啥本来就只是目的之一,主要目的是想要走进人群中,跟人连接,想要体验这种上课的模式,这个目的也达到了。
天气很热,到家又渴又饿又累,一顿吃喝休息后,开始收拾新买的太阳花,天热捂了两天,叶子几乎全掉光了。向日葵几天不在家没换水,也萎靡不振,换水也救不回来了,天热不能再买切花了。
娃爹海南的朋友寄了两箱百香果,我不在家,这爷俩也不吃。昨天用两个百香果一瓶水加点蜂蜜,自制了饮料,娃回来正渴,喝得很满意。
晚上又是刷xhs刷到停不下来,而且越刷越焦虑,又刷简书,刷公号。看到简友提到担心平台会关闭消失,要不要把文章下载,睡不着,其实是不想睡,索性起来,把文章下载下来,虽然对别人没啥用,总是自己一路走来的记录,而且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也没想过能坚持这么久。哪天也把它整理出来,回头看看自己这5年。
5月14日
早上醒来娃已经自己吃好饭了,本来说好我给他做呢。在家闲着,连饭也不做了。
干的正事就是洗了衣服,摁个键的事。
小伙伴又发信息想约一个,其实不那么想约了,因为闲着也是闲着,那就约吧。主要聊她的一个卡点,她喜欢精神分析,说完诉求自己就主动引入原生家庭。因为不是正式咨询,而且我们约的次数多相互越熟,越没办法做咨询,感觉没有开始没熟的时候效果好,更多的时候是在探讨吧。但这种约的频率超出了我的舒适度,感觉太频繁了,多毛病了,没有连接不行,连接多了也不行。
因为三人行的读书会停了一个半月了,后面半个月也开启不了,就想再组个局或参加别人的局,今天看到一个简友有在组织,就加了群,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跟小伙伴说起专业的书,一个人有些读不下去,她自告奋勇发起,拉几个人一起读。试试看吧,总之就是找点事。昨天无聊还看了半天的招聘APP。
罗里吧嗦,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