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
这个时候,回首往昔岁月,看看孩子的生长历程发生了什么?
他的身体不完全属于自己,在电梯里被人捏脸蛋、摸头,他本能的不喜欢也不能表露,这可能会拂了父母的面子,表露出来也会被冠以“害羞”或是“内向”;
他的感受被忽视,他不能决定自己穿什么穿多少,他不能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冷热饥饱自己说了不算,喜怒哀乐不能尽情展示;
他表达的所有途径被阻塞,这会被理解为“这个孩子脾气真是大”、“这孩子小小年纪就爱打人”,他还会被要求“要乖要听话”;
他的玩具不完全属于自己,他被迫要求分享,或是感受到父母一颗灼灼的想让他分享的心,有时还会被威胁不按照既定的方式玩玩具就会被收走;
他不能管控自己的时间,他的时间表以半小时为单位被父母安排的满满当当,番茄钟在案旁悄悄地走;
他的栖身之所不完全属于他,他会被要求学习的时候不准关门,有的家里还装了监控;
他无法管理自己的压岁钱,因为压岁钱可能会被父母收起来,当他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还可能要接受延迟满足的训练;
他不能决定看什么书、动画片,稍显不够深刻高级,就会被焦虑的父母加以限制;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体、感受、文具、时间、空间、压岁钱统统不属于自己。
这样过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间,父母充分享受了控制别人的快感,享受“为了孩子付出一切”所带来的道德优越感,享受了“我学会科学育儿了”带来的自我满足,也依然享受了孩子的依赖、顺从、信任和纯粹的爱。
可是,父母却忽然要求他要自主,要自律。
没有自我,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主、自律,何从依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