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虎妈猫爸
很多家庭存在两种教养模式:严厉型和宽大型,为弥补对方的“错误”双方会变本加厉地控制或骄纵孩子,并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002 巨婴的养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这句话过度使用就会变成无限制地纵容,“有脾气”的人会心安理得依赖和接受照顾,操纵别人为ta服务。
003 不良行为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缺乏知识和意识(如不能爬窗台)——反复解释
2、缺乏技能(如抢玩具、打人)——教导相应技能
3、发展适应性行为(如撕纸)——提供条件鼓励其行为
4、用错误的方式来获得归属和价值感(如2岁孩子总是打断父母打电话)——正面管教
004 冰山底层的秘密
人的首要目标是追寻自我归属和价值,尤其是孩子。控制和包办都会剥夺“我能行”“我有用”的感觉,然后做出“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四种行为。
005 惩罚的后果
父母对于惩罚孩子无师自通,而学习和实践有效的管教方式却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实际上惩罚只是短期有用,长期会招致孩子的愤恨、报复、叛逆、退缩等不良行为。
006 和善而坚定
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如何沟通?
1、描述事实,核实感受
2、以父母自己的经历表达同理心
3、说出父母的感受
4、询问孩子如何解决
007 多玩侦探游戏
2岁的女儿有时很会看大人的眼色,有时又莫名哼唧闹情绪,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觉察力很强,但语言表达力很弱。所以父母扮演侦探去查明孩子真正的需求。
008 把说教改成提问
对孩子我们总以长辈自居,给ta讲道理,告诉ta怎么做才对,但往往孩子听不进去;而问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ta的注意,因为这样能给ta被尊重、有能力的感觉。
009 感觉差时做的更差
当我们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肆意指责、威胁、打骂孩子时,想一想:这么做是因为爱吗?这么做孩子能感觉到爱吗?这么做能激励孩子做得更好吗?
010 感觉好时做的更好
设置冷静区而非惩罚区,安抚孩子情绪并不是鼓励不良行为,情绪变好后再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参考书籍:《正面管教》【美】简.尼尔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