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那——没落贵族与街头霸王
当飞机在哈瓦那何塞马蒂机场上空盘旋的时候,经历了从香港到莫斯科的10个小时飞行和莫斯科到哈瓦那13个小时飞行折磨的我终于又兴奋起来。放眼望下去,满眼苍郁,椰林树影,很是喜欢。飞机着地滑行,机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据说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有着飞机安全着陆后鼓掌感谢“机长不杀之恩”的传统,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古巴。大概因为这样,所以俄航航班飞抵哈瓦那,效果是双倍的,掌声的热烈程度远超以往我所见,差点被吓到。
俄航停靠的是何塞马蒂机场的第三航站楼,不大。很快就走到边检。因为之前看攻略说会为难中国游客,要查看各种预订单,又要叫到“小黑屋”问话等等,虽然最后都会放行,但总要拖你好久。于是我在排队前,特意远远观察了一下柜台的边检人员,特意挑了个帅哥的队伍排。要是万一真的被拖延,不赏心了也能悦目一点不是?结果,当我把那一大叠资料连同护照递给帅哥时,帅哥只是瞄了一眼放在最上面的机票行程单,就“啪”的一声把它放回柜面给我,然后就盖章放行了。这下我反而有点懵了,就这样?
然后海关的安检也直接过,我一激动,脱下的帽子忘了拿。过了海关会有一个医务小组在抽查健康状况,也没叫住我。在俄罗斯机场中转呆了14个小时的行李也没出差错,可以说行程开了个好头。
出了到达大厅,很快就看到了举着我名字牌子的司机大叔。司机大叔的英语水平有限,但这完全无碍我们的沟通。我动作表达出要换钱,大叔顺利意会,并单字询问是现金换还是ATM。在大叔的指引下,在到达大厅对面长廊里找到ATM机,取到了现金。
在走去停车场的一路,已经好多好多老爷车映入眼帘,我掩饰不住的兴奋,司机大叔谜之微笑,估计一是笑我的大惊小怪,二是预料到我等一下的失望,因为他开的是“帝豪”!真的是心生失望。不过这应该也是每个来古巴的人都必经的心路历程吧?先是对老爷车极度期待,盼望着坐上去,第一次坐上的兴奋不已,然后天天坐,最后坐到想吐。
司机大叔很快把我送达民宿。按了门铃,走上狭长的楼梯,上到二楼。我环顾了一下房子,拱门,花砖,深深的天井,典型的安达卢西亚建筑,或者说典型的古巴家庭,因为客厅那一张标配的摇椅,头顶摇曳的吊扇,加勒比海的风透过敞开的露台门吹进来,我几乎要哼出”Rico Vacilon”来和应了。身后的一声“Hola”将我从漂远的思绪拉回来,我的房东——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出现了。老太太可以说简单的英语,登记好后她就带领我上到三楼的小房间。
一番洗漱后,倦意向全身袭来,但疲惫的肉体包裹不住跳跃的灵魂,一番思想挣扎后我还是决定出门了。经餐厅的侍应指点在一家酒店前台买了上网卡,酒店门口就有网络点,入乡随俗和古巴人民一样就坐在路边上网。终于搭上了和花花世界的通道。
沿着街道一直走到底,来到了大名鼎鼎的马勒孔大道。这条从老城一直延伸到新城的海滨大道是哈瓦那人民入夜后的绝佳放松场所。载着游客刷着鲜艳颜色的老爷车在马路上呼啸而过,防波堤边挤满了人,有牵手散步的一家人,有嬉笑打闹的年轻人,有耳鬓厮磨的情侣,也不乏我这种形单影只的。大家都在享受着忙碌了一天后海风带来的无拘无束。我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似乎这个被封锁了几十年的国家和这个世界上其他开放的国家也没有很大区别啊?彼时太阳已经西沉,把天空渲染成一片金色,眼前的风景构成一幅幅剪影,我想起了哥伦布对古巴的评价“亲眼所见最美的地方”。
趁着天色还没全暗,我走回民宿。上楼看见房东坐在客厅的落地灯前看书。我看着那些古老却又考究的家具,还有那一台有些年头的钢琴。不禁感叹到,谁能想到这样一栋外表破落的房子里面有着如此雅致的摆设,住着这么一位岁月也无法带走她身上优雅气息的老太太,在革命前或许她也是一位资本家的小姐,革命胜利完全扭转了她的人生轨迹,人生如梦。
第二天一早我是被房东煮咖啡的香味唤醒的。早餐相当丰盛,从果汁到咖啡,从水果的面包,从鸡蛋到奶酪,一样没少。我有点疑惑,听闻的古巴物资短缺没有感觉到啊。
填饱肚子后出去信步闲逛,没有目的,看到什么算什么。走了一段路,发现来到哈瓦那大学,门口挂了好几幅人像,认出了格瓦拉和卡斯特罗兄弟,还有一位帅出了天际线,问了路人,原来是哈大的创始人。哈大雄踞高岗,拾阶而上进入校园,大树参天,环境清幽,真是适合做学问的地方。坐在阶梯上休息,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弟弟过来搭讪,问我是不是刚进哈大的新生,这么会聊天,那就多聊两句吧。他告诉我哈大也有从中国来的留学生,我说我知道卡斯特罗也是哈大毕业的,他说卡斯特罗是法律系毕业的,他是历史系的,言语中透露着一种他比老卡厉害的语气。好吧,年轻人,加油啊!
一路走下来口渴难挡想买瓶水喝,到这一刻我才终于第一次体会到古巴的”与众不同“。街上的商店分两种,一种商店就是那种专门发放配给品的,简陋,货品单一。另一种和我们的便利店差别不大了,但不多见,里面商品品种虽然不算丰富,但货架上数量还算是充足的。普通民众买东西还是需掂量再掂量,通常一包大饼干都不会整包买而是拆包买。想想我的早餐,觉得有点过于奢侈了。
此后几天,我都如是地在哈瓦那暴走,足迹遍布全城。
最开始是看到老爷车就忍不住驻足拍照,后来就是视若无睹了。确实在哈瓦那街头最不缺的风景就是奔驰的老爷车和……抛锚的老爷车。不禁想起一则旧闻,卡斯特罗去世后运载他灵柩的苏制老式吉普车在去往圣地亚哥的路上抛锚了,护卫士兵不得已下车在夹道群众“我是菲尔德”的呼声中大汗淋漓地推车。
有一天我还想计算一天我能拍下多少有格瓦拉元素的东西,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很快就发现完全拍不过来。格瓦拉真是无处不在,他已经成为古巴象征式的符号,代表了自由和勇气。其实格瓦拉对我的吸引力不单因为他引导革命走向胜利,他早年骑行穿越拉美国家的经历也是加分项。《摩托日记》里语言轻松幽默,自黑和坑队友一样没少。
那些著名的教堂和博物馆也悉数去了,但发现这些远不如在街头瞎逛乱窜,看那些风格杂糅的建筑和鲜活热情的路人有趣。
其中革命博物馆最坑,花了8库克进去(古巴国民是8比索),没啥看头,就是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但建筑真的是好建筑,毕竟前身是总统府,据说室内当时是请了Tiffany来装修。还有诸如阿西斯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哈瓦那大教堂,都是斑驳不堪,荣光不再,但气势还在。
与这破败不同的是,你只消转身看看街头,穿梭的人群透着无限活力。在街上推着小车叫卖商品的大爷闲暇时摇起了沙槌放声歌唱,歌声悠扬;清早去工作的大哥一路高歌,那种兴奋劲让你差点就以为他手里拿的不是安全帽而是音箱了;走在路上一个大姐问我自己一个人来旅行啊?不要担心安全问题,放心耍,哈瓦那有两百多万警察呢(哈瓦那大概就两百多万人口);问一个大叔能不能给他拍张照,他摆摆手,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副墨镜戴上再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幽默风趣;还有那些在烈日下追风的少年,他们也许没有时髦的电子产品,但一个足球带给他们的欢声笑语并不比任何人少……
这就是哈瓦那,历尽桑沧却魅力不减。殖民时代留下来的一些表面光鲜的东西已经在随着岁月流逝而没落,像一个迟暮的美人。眼前的一切也许还需要时间改变,但古巴人在从前相对更恶劣的环境下也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我相信他们骨子和血液里流淌的乐观,无畏的精神一定可以重振古巴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