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16岁被关在奥兹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今年已经94岁,她出这本书的目的很大可能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地位,只是为了让世人能有所启发。
书中写了限制人的12个牢笼,受害者牢笼;逃避型牢笼;自我忽视型牢笼;秘密型牢笼;内疚型牢笼;悲伤型牢笼;僵化思维牢笼。怨恨型牢笼,恐惧型牢笼;评判型牢笼,绝望型牢笼,不宽恕牢笼。这12个牢笼我在听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对自己很有帮助。
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把自己囚禁在这样的牢笼之中呢?
下面逐一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一受害者牢笼,我们通常把自己认定为一个受害者,当遇到困难时,会想为什么是我。当这样想是思维越走越狭窄,那试着问自己一下,为什么不能是你?走出受害者牢笼的方法,那就是提醒自己,我现在能做什么?当想到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时候,那思维就是开阔的。提醒自己去做些事儿,做事儿的时候第一,要保持平和的胸襟。第二,想想这样做对我有好处吗。第三,要面对孤独。
二逃避型牢笼,有事情发生时,我们总有1万个理由要逃开,并且逃开的那么理直气壮,甚至可以说那么巧妙。这也可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逃避痛苦的感觉的同时我们也感受不到美好的感觉。逃避的最后会走向抑郁,而他的反面是勇敢的表达,放松。其实我们天生也不是遇到事儿都会逃避的,只是我们练习的这样的模式,那要改变,那就多练习应对,勇敢的去应对。
三自我忽视型牢笼,在这个牢笼中的人看不见自己,看不见自己的价值。就在目前这种成就文化的面前,有了名才叫成功,有了钱才叫成功,没有名,没有钱,总害怕被抛弃。不敢享受生活,不敢快乐。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拥有你自己的一生,这一点是任何他人都不能拥有的。你有权利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秘密型牢笼,因为守着一个秘密,这秘密是一座山一样压在心口,压的你喘不过气来。要走出秘密型牢笼,第一,先感受自己的生命体征是僵硬的还是柔软的。调整自己的生命体征,调到柔软。第二,中断你自己处理事情的无效模式,尝试用一种有效模式开辟新的沟通交流方式。
五内疚型牢笼,内疚型牢笼中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不配,甚至作者觉得自己活着都不配。因为当年被送到集中营,当天作者的父母就被送进毒气室,作者很幸运能够活下来,可有时候他会觉得要走出内疚型牢笼,可以先从觉察自己开始,允许自己停下来,允许自己享受生活。
六未解决的悲伤型牢笼,当悲伤的情绪不能流动,自己困在悲伤型牢笼中,你感觉除了愤怒无能为力,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真的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如果想不明白就不要想,暂时放下,暂时不在问为什么。停止自责,好好的活好自己,是对逝者的尊重。
七僵化思维牢笼,世界上真的没有绝对的正确,绝对的错误。我们也没有必要为那个所谓的正确与所有人争吵。认识到自己有僵化的思维存在,打着你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强制他人做一些事情,其实就是缺乏心理的灵活性。比如作者他想在30年后去集中营,当他想去的时候,他跟他姐姐商量这件事儿,他姐姐的想法是,我去那儿干嘛,鬼才会再去那个地方。作者想了想,作者去是对的,姐姐选择不去也是对的。人与人是存在不同的,我们要尊重这种不同。比如说过年过节,已经成家的子女可以选择回家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过年,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小家庭单独在一起过年。这都是可以的。
八抱怨型牢笼,这个牢笼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开始认识它。有一对夫妻常年的生气,相互之间总是抱怨。抱怨的模式呢是分三步因为一些事儿是自己很沮丧,然后夫妻之间就对抗,对抗时就表达愤怒,相互之间伤害,然后再做出一些事情来弥补,这长期的抱怨真是一种长期的伤害。如何走出抱怨型牢笼,那你可以在对方再一次指责你。‘你错了’时,回答‘你说的对'。这样达成和解。达成和解之时,你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可以发现对方的优点。
九恐惧型牢笼,恐惧型牢笼中的人,总是担心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发生,如果总是有这样的担心,那最终真的有可能会发生。这里这个如果就是一种担心,即使别人不跟你说,你自己也有可能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要走出恐惧型牢笼,可以在恐惧再次来临之时,对恐惧表示感谢,感谢你恐惧,谢谢你想要保护我。在面对一些事情时,你可以选择,我可以,我想要,而不总是说,我担心,我恐惧。也可以试着列举出令你害怕的事儿,一件一件列出,过一段时间看看会不会发生,事实上一般都不会发生,等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对自己列出的这些事儿又有一个新的看法。
十评判性牢笼,很多时候我们见到一个人,第一印象,我们就会给人家一个评判。你对对方都不可了解,你就轻易的给人贴标签,这时候往往就是走入了评判性的牢笼。对于一个人一件事儿,你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你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许你最讨厌的人,他就是你最好的老师。
十一绝望型牢笼,当绝望的时候你会放弃,当有希望的时候,那才是新的开始。作者当时已经80岁了,得了肠扭转,在医院里,手术后插满了管子,她很痛苦,很绝望。甚至在清醒的时候用笔写下,‘我想死去,快乐。'绝望走到尽头的时候,她在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中也升起了希望。她最终走出来了,活到90多岁,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写成书告诉更多的人,可以这样选择也可以那样选择。
十二不能宽恕他人牢笼,生活中有许多人会说,我凭什么宽恕他。要知道作者最终是宽恕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有人问你为什么要宽恕他们,他们犯下了那样的罪行。作者说我是为了自己,才选择宽恕他们。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事儿,如果你说我不在乎,你果真不在乎吗,你是害怕冲突,你是在逃避。当别人损害时,你是你肯定会生气,会愤怒。那就表达出来你的愤怒,这样你才不会压抑。你可以愤怒,同时你可以选择宽恕他们,即使损害你的人做的很过分。作者有一次遇到一个小偷,运用骗人的方法告诉他说要测测他家水是不是含有重金属,要求他把贵重金属项链啊,耳环啊,都取下来,结果检测水质的那个人,就偷走了他的这些值钱的手饰。期初作者很愤怒,后来嗯,作者选择了原谅这个小偷。宽恕他人,放过自己。
如何走出这些牢笼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践行的方法,我们习惯性的会走进这些牢笼,是因为这些牢笼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总会保护我们,是我们暂时得到安宁。
如果说生活有苦难的一面,面对苦难,我们可以选择用这些牢笼让自己得到片刻的安宁,我们也可以选择走出去些牢笼,让自己在更广阔的空间选择,活出一个更自由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