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拜,但绝不匍匐;尊敬,但不会唯是。
最为痛苦的是,我接近了其中一位,就会远离另一位。而当我尽力去糅合所有专家的观点时,我的语文课堂却变得支离破碎。
那里,有种植,有浇灌,有萌芽,有盛开。
——《是什么决定了我的语文课》
专家名师,一直是我们仰慕的对象。我们沉醉于他们的课堂,迷恋于他们的教学。有些时候,我们也许会迷失了自己。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没有一条名师之路可以重来,就像没有一堂精彩的课可以粘贴。博采众长,不错。但必须在取其精华中让自己逐渐站立。正是他们各具特色,我们的教育才异彩纷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画画如是,教学亦如是。
肖特曾自问,是什么决定了他的语文课。是教参?是专家?是学校?他最终找到答案,那就是理想中的最美教育模样。——“我希望是孩子的眼睛,是文章的思想,是文字的魅力,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精神诉求,是我们的灵魂体验,是我们的语文梦想……”
我不禁自问,是什么决定了我的语文课。应该是分数分量多一些吧。考的多教,不考的少教。重点的详教,不重点的略教。即使也有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但大多时候也是“拘泥”其中,不得脱身。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维里,分数和教育桃花源始终是两条平行线。我亦如此认为。既要分数好看,又要语文味不缺失,着实困难。但这样的“神人”一直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不熟识的世界里。我们竟然浅薄地认为,这样的教育“乌托邦”根本就活在神话里。直到见到这些教育中的“女神男神”,才知道我们的教育桃花源一直在,只不过只存在于“魅力老师”的课堂上。原来,不美好,源于自身不够好。
2.教语文,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颗文学的心、一颗神往阅读的灵魂。
“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李镇西语)
“教课,第一要研究语文和语文教材,第二要研究学生。”(于漪语)
迷失了方向的出发,走得再远都是迷路。怎样教语文不重要,只要你教的是真实的语文;怎样教语文很重要,我们要回归到语文的岸上。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就像广东人煲汤那样,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陈平原语)
——《怎样教语文重要吗》
语文老师要有一颗“鲜花”心,永远青春灿烂。还要有一颗“浪漫”心,永远创造美好。要有一颗“文学”心,永远与文相依。更要有一颗“热爱”心,永远向着太阳。
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课堂就是最好的熏陶。把我们的爱在课堂上分享,课堂就成了爱的花园。把我们的文在课堂上分享,课堂就成了文字的乐园。教育就是这样的“耳熏目染”,就是这样的“润物无声”。因为,语文从来就是最难的、最慢的教育。不渴望短期辉煌,只愿日日修炼。世上哪有瞬间的飞黄腾达,灿烂只不过是天长日久的坚持。
我们太渴望“指日可待”的精彩,太渴望“鹤立鸡群”的雄傲,但只有沉下去、静下去,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才能在默默中渐渐发光。当我们能自带光芒,世界就有了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