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章的开头,蛤蟆发现对苍鹭的倾诉让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慰藉。尤其让他高兴的是,“苍鹭倾听的样子看起来是真的感兴趣”。
通过回顾,蛤蟆意识到“某些人、某些事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怎样影响着他”。
蛤蟆先生发现,自己获得了一种能力,“让他再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不再感到内疚”。他“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从中学习领悟。”
蛤蟆发现,“从苍鹭那儿学到的某些想法对他帮助极大”。比如,他有自己的“专属剧本”,一有机会就上演。他还想到“也许正是他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境,好让自己的剧本时不时上演。”
蛤蟆一直以来像个小丑,让众人“嘲讽讥笑”。但是他现在觉得,也许自己“还有另一种活法”,可以“即兴发挥”。他对这个想法感到害怕,因为“没了剧本,你怎么知道该做什么或说什么呢?剧本至少能让你不用思考,不用为自己做决定”。
在我最近在读的另一本书《终身成长》中,蛤蟆的这种思维,叫做固定思维,不愿意做出改变。但是现在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未来,他也许会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咨询之前的晚上,蛤蟆梦到自己坐在獾驾驶的飞机上,可是獾突然跳伞离开了飞机、没有驾驶过飞机的蛤蟆虽然惊恐万分,但还是让飞机着陆了。
这个梦的暗示意义很明显。
老獾代表了蛤蟆意识中控制他人生,替他设计剧本的长辈们。老獾离开飞机,意味着脱离他们的长久以来的影响,不再按照他们的期待生活,也就是所谓的脱离剧本。这个过程,有慌乱有惶恐,但最终是成功的。
蛤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就浓缩在这个梦里。
蛤蟆先生去看苍鹭医生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的问题,他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现状,拥有更好的人生。
苍鹭理解蛤蟆的意思,他想探索自己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源自哪里”。
苍鹭医生告诉蛤蟆先生,“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苍鹭医生说,童年的经历“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并且一个人“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除非自己决心要改变。
蛤蟆先生对此仍然不认同,他认为在人生的其他阶段,自己也经历过许多重要的事情,那些事情也会影响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苍鹭医生告诉他,在童年时期,人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并且,由于两个问题的答案不同,会出现四种组合:
“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为了帮助蛤蟆先生理解,苍鹭医生还画出了人生坐标。
苍鹭医生告诉蛤蟆,“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接着,苍鹭医生通过“酗酒游戏”和“猜猜我在想什么游戏”让蛤蟆先生进入了内省,并结束了这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