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你的暴力沟通 - 草稿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会莫名其妙的陷入暴力沟通当中,那么,暴力沟通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沟通?偏偏要夹枪带棒呢?原因在于我们很容易被暴力沟通的情绪所掌控,一旦情绪失控,原本普通的日常交流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暴力行为。

最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哪几种?

1.道德评判:“你这人太没素质,没教养…”

模式常见于我们感觉某个人做的事不能让我们满意,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继而产生一些习惯性的定义。

比如在上电梯的时候发现,电梯里的小孩把整个电梯的按钮都按上,导致电梯在每一楼层都会停留,这样的场景确实会让人很生气有些大人就会当场指责小孩,,“你怎么这么没教养?你父母…”这就是一种道德评判,因为你在指责对方的行为而指责其实就是一种暴力沟通,如果孩子的父母在或者孩子本身很难心平气和的与你沟通,会变本加厉,从而演变成一场暴力沟通。

2.进行比较:“你看看人家xx孩子考100分,你怎么就考50分?你看看人家xxx……”

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一个女孩哭着控诉自己的妈妈:"你怎么总是拿我跟其他的同学比较,为什么我的努力你看不到?"她妈妈却冷冷地回应:"依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要拍一下,当你很弱的时候,我觉得要推你一把。"

从妈妈的话里,可以看出她对孩子极度不信任,潜台词就是"你不够好""你离我的要求还差很远""必须由我给你做主"。当我们拿别人家孩子做榜样的时候,孩子就已经产生了自卑、忌妒,甚至憎恨、对抗的心理。在这位妈妈眼里,只有孩子的成绩是否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没有真正关心孩子是否健康成长,这也是很多父母的通病。

不去比较,才能知足常乐。如果你处处与人攀比,那么遇到比你强的人,你会心生嫉妒;遇到比你弱的人,你会心生不屑。要时刻保持觉知,经常要反省自己是否拿自己与别人做对比

3、回避责任:“不得不这样”“这件事我是被迫的”

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让自己陷入抱怨和痛苦的情绪之中,以这种回避自己责任的态度与别人沟通,也会令沟通陷入僵局。这样意味着我们把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了外在环境或者他人,这样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不用为选择负责的理由,暗示不用背负承担后果的压力。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进行人员大盘点,有几名车间员工已经达到60岁,属于退休年龄,按照《劳动合同法》该员工应自动解除劳动合约,他们对公司大闹天宫,说自己一把年纪,无依无靠,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这样做。是典型的回避责任的态度与人沟通,不起任何作用。

4.强人所难:“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样怎样……”“我做的一切是为你好”

这种状态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最为常见,家长们常常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苦口婆心的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行事,甚至威胁孩子,“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样怎样”,这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威胁呀,如果孩子不尊重,就会演变成一场暴力沟通。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强人所难的沟通方式,会让对方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良好的沟通氛围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以上是我们最常见的四种暴力沟通模式,事实上,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情绪是一把要命的双刃剑,你发泄时的确很痛快,很爽,但结果却很可能会让你付出本不该付出的代价。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停止暴力沟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