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社区纪检委员石浩
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最终要依靠基层党员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基层减负,是打通落实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负,减的是搞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负,是不顾实际搞“一刀切”之负,是频繁监督考核过多之负。基层减负有利于基层干部专注于本职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然而,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基层工作中仍存在形式主义,无形中增加了村级负担。
部分地方在落实政策时,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地方的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施方案,反而过于注重文件的转发和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一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具体问题上不顾客观实际,硬干蛮干,层层加码,甚至不惜数据造假,严重影响中央对当前基层形式的判断,损害百姓长远利益。
要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就必须从源头上治理形式主义。首先要完善督查检查机制,上级部门在检查时,要摒弃“档案资料准备全了,工作便干好了”的思想,坚决纠正以文字材料代替实际工作的行为,要实地查看工作成果,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当地实际评价工作成效。其次要完善考核体系,基层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如果用同一套标准要求,便可能出现为完成考核指标而应付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要坚持科学考核,不搞一刀切,这样让基层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完成上级任务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特色创新开展工作。
部分考核评比的检查过于注重资料、程序,不看重实际效果,材料准备的越好越多往往能在考核评比中拿到高分。这样就使得一些基层干部对考核评比有一种实际效果做的好与不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把材料准备的“漂亮”的想法。干部就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怎么做材料、怎么遣词造句上,为考核准备大量的材料,热衷于“包装”,倾向于去做各类“华而不实”的工作,让考核评比成为了只注重材料不注重实效的对标对表的检查,从而使得现实中出现部分基层“政绩”与群众口碑不相符的问题。
只有真正从源头上治理形式主义,才能实质性减轻村级负担,真正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更好地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