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葬花魂

    黛玉葬花,葬的是落花,也是黛玉自己。

    莺莺燕燕的大观园,最终还是没有摆脱掉悲剧式的结局,或者说,大观园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最是忘不了黛玉葬花时若水的眼神,颦颦宛然,刺得心明媚地痛。

    87版的《红楼梦》,总带给我一种清清冷冷的哀伤。繁华热闹的背后,难掩的是空洞的冷寂与落寞。黛玉葬花,亦是避开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许多姐妹玩耍嬉戏的时候独自走到了幽静之处。闹与静的强烈对比,仿佛让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黛玉敏感的心,又怎么会没有感受?

    随着女声冷冷而下的《葬花吟》,镜头对准了缓缓流动的河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水,婉约而美好。但是这个古典意象,仿佛一开始就与愁绪相连。在安静的空间里,水是流动的,载着落红,清澈的,单纯的,同样也是那么的无情。不知道他们要去哪儿,像浮萍,甚至连浮萍也算不上,等待着无法预知的未来,也等待着即将结束的命运。

    从《蒹葭》开始,水就阻隔着男子追寻的脚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湘夫人》中湘君和湘夫人也是隔水相望,可望而不可即。而此处水的流动除了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也是否意味着黛玉和宝玉爱情的悲剧性呢?

    整段黛玉葬花,没有过多的语言,就是那首哀婉的《葬花吟》带着黛玉嘤嘤而啜的腔声。黛玉望着远去的流水,看着落入泥尘中的花瓣,原是心高气傲的她又怎忍心让美丽的花瓣染上污秽?许是联想到了自己,从母亲早逝到现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如花朵,娇艳却又无奈。惺惺相惜吧,于是有了葬花一说。

    花亦有骨,不想让花惹上世俗的尘埃,黛玉拾起落花装进香袋,想给这些花瓣留一个归宿。也许,黛玉忘了,本是尘世上的东西,即使再出尘也沾染了人间的气息,有着爱恨情仇,所以才知道苦痛,也有着那个时代无法抗拒的悲剧命运。

    黛玉终是拿起花锄,看着洁白的香袋上一铲一铲地盖上了污土。于是,泪,如雨下。许是远处的宝玉对着落花也有不忍吧,竟也一片片地拾起残花兜在前襟上。总是说落花最是无情,可是谁有懂得落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苍凉与无奈?一路走来,是在追寻落花的残香还是在寻找林妹妹的身影?

    最后还是心痛了吧!看着林妹妹喟然伤心哭得肝肠寸断,残花再一次飘零,宝玉竟也没有发觉,拾起的花又随水流蜿蜒而去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亦是人亡,黛玉的已经悄悄的在葬花中埋葬了自己的香魂。

    宝玉的眼角竟然也也是难掩的寂然,带着沉默的伤,缓缓走向了黛玉。宝玉亦是多情之人,他不是想贾政贾赦那般冷酷的人。在他眼中,花有情,人又怎么会无情呢?于是在落花纷纷中,宝玉想安慰着恸哭的黛玉,在镜头拉远时两人无果的爱情也在萌芽发展……

    风过无痕,韶华易逝,却始终,不过忘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她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托生为人,“还泪而来,泪尽而逝”。那么?谁是她应该报答的人?你...
    蒲攀阅读 650评论 0 4
  • 《红楼梦》七十六回中,贾母带领荣宁二府的族人在凸碧山庄赏月,赏桂花。但情趣索然。宝玉因伤感晴雯之事而落落寡欢;黛玉...
    薛崔愿阅读 4,564评论 0 3
  • 你站在繁花下,倚着花锄,眉间微蹙,把泪轻洒,在青春埋藏青春,任花颜埋藏花颜,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深沉,更刺骨...
    鸢氤阅读 509评论 9 7
  • 作者:毛书颖 黛玉其人,可怜、可爱又可恨。怜她身世凄惨,爱她率性真诚,有“咏絮之才”,恨她恃才傲物、目下无尘。 ...
    温雯二雅阅读 1,579评论 2 15
  • 我要写这一篇,就颠覆了我这十年来心里的红楼。十年一觉红楼梦,这一次,倒是为晴雯。 并不敢说像红学家胡适,周汝...
    凌阿深阅读 243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