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天
20251003
通过这种截然不同的角度,这位妈妈需要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来反思:“孩子是不是在某程度上反映了我的处事方式?我是不是可以重新安排一下生活,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呢?”有孩子之前,个人生活少些条条框框也无伤大雅,但当了父母之后,我们意识到缺乏条理的生活,将无法为我们想教他们的健康行为模式树立好榜样。我们自己或许已经能应付不同程度的混乱,但带给孩子的影响却是很恶劣的。
对妈妈来说,早上的日常有些混乱也许不是什么大事,但恰恰是这些每日的行为模式,最终养成了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教导或者下达的命令。我们的孩子会不断反映出我们的不成熟,直到我们承认自身的问题。真的,如果我们不接受成长的挑战、更成熟地安排生活,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总会在家庭中滋生出很多有害的行为模式。
我们再看另一个事例:一位12岁的男孩,由于被欺凌而逐渐变得自我封闭。他拒绝上学,甚至拒绝与朋友玩耍,无论他的父母如何哄他、引导他,甚至威胁他也没有效果,最终父母变得越来越绝望。即使请了专家来“修理”这个孩子的毛病,也无济于事。有时这样的介入是必需的,但在寻求这种帮助之前,我们把关注点转移到父母身上会如何?比如说,我们来挖掘一下父母处理社交问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