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代莹莹工作日志

2025.10.31代莹莹工作日志

嗓子发炎,声带受损,器官炎症,没想到上火这么厉害。连续多天的声音沙哑让我不得不少说话,但是作为老师,很难做到不说话。谢谢前几天的嘴替。

喉咙里的灼痛感已经持续了整整两周,像有一团不灭的火焰在灼烧着声带,每一次开口都伴随着细碎的刺痛,声音也从往日的清亮变得沙哑暗沉,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的尘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未想过,一场突如其来的上火,竟会让声带受损到如此地步。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几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习惯性地想提高音量强调知识点,却只发出嘶哑的气音,那一刻才真切感受到,“能顺畅地说话”对老师而言,竟是如此珍贵的幸福。

连续多天的声音沙哑,让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少说话、多倾听。可语文课堂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生字词的讲解、课文的品读、思维的碰撞,哪一样离得开语言的引导?还记得周一的早读课,往常我总会在教室里来回巡视,纠正学生的朗读节奏,点拨易错的字音,可那天我只能静静地站在讲台旁,用手势示意大家放慢语速。有细心的学生察觉到我的异常,小声问:“老师,您嗓子不舒服吗?”我点点头,挤出一个沙哑的“嗯”,眼眶却莫名有些发热。孩子们仿佛瞬间长大了,原本喧闹的教室变得格外安静,朗读声也自觉放轻放缓,那份小心翼翼的体谅,比任何良药都更治愈人心。

让学生先思考再汇报讲解简单的知识点,没想到这个无心之举,竟成了我此刻的“救命稻草”,让我在身体的不适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力量同时在教学上有了更深的思考。

尽管声带不适带来诸多不便,但我对教学的思考从未停止,尤其是每周的整本书阅读课。一直以来,我都执着于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沉浸式阅读”的乐趣。可过去的课堂总有些遗憾:有时过于强调“沉浸”,让学生自由阅读,最后交流时却言之无物;有时又过于追求“收获”,设置过多问题,反而打破了阅读的连贯性,让沉浸式体验大打折扣。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让学生既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又能在阅读后有所感悟、有所积累,成了我近段时间反复琢磨的课题。

这周的整本书阅读课,我们读的是《爱的教育》。上课前,我结合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提前设计了三个梯度分明的阅读任务:一是梳理《爱的教育》中“勇敢”事件;二是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勇敢”的理解。课堂开始,我用沙哑的声音缓缓抛出问题,看着学生们认真记录的样子,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

接下来的四十分钟,是真正的“沉浸式阅读时光”。教室里只有翻书的沙沙声,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照亮了孩子们专注的脸庞。有的学生拿着铅笔在书上圈点勾画,标注出关键情节;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写批注,偶尔停下来皱眉思考;还有的学生提前准备了便签纸,将重要的环境描写摘抄下来。我慢慢走在课桌之间,看着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摘抄等阅读方法,不再是盲目地翻阅,而是带着目标去探索文本,这份主动的投入,正是我一直想要的“沉浸式阅读”。

阅读结束后的交流环节,更是给了我莫大的惊喜。当谈到对“勇敢”的理解时,孩子们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有人结合书中的经历,说勇敢是学会面对困境;有人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勇敢是敢于挑战自己。看着孩子们侃侃而谈的样子,我仿佛忘记了声带的疼痛,只觉得满心欢喜——原来,找准方法的沉浸式阅读,真的能让学生收获满满。

其实,这样的阅读收获,离不开我们班一直坚持的“海量阅读+素材积累”模式。为了让阅读成果落地,我还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素材库”,分类记录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精彩段落,甚至是自己的阅读感悟。

如今,班里的孩子们都养成了随手积累的习惯,在写作的时候,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词可用”的尴尬。上次写《那一刻,我长大了》,很多学生都从自己的素材库里提取了合适的内容,有的用积累的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有的用摘抄的哲理句子升华主题,作文质量明显提升。看着孩子们在阅读与写作中不断进步,我更加坚信,这样的坚持,终会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收获底气与力量。

忙碌的教学之余,家人的关爱就像一束温暖的光,驱散了我身体的疲惫与不适。放学后,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推开门的瞬间,就被一股清甜的果香吸引。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大兜红彤彤的圣女果,圆润饱满,像一串串小小的红灯笼。爱人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知道你喜欢吃圣女果,同事的姐姐家种的特意给你买了些,新鲜得很,洗了就能吃。”

我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喉咙的干涩。原来,我只是随口提了一句“想吃圣女果了”,他却记在了心里。看着户主忙碌的身影,想到这些天他主动承担了所有家务,每天变着花样做清淡的饭菜,就为了让我能好好调理嗓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更让我暖心的是,晚上公公婆婆特意从老家赶来,带来了满满一大袋好吃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聊着家常,桌上的饭菜冒着热气,心里的暖意也越积越浓。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声带受损带来的不适都变得微不足道了。这一大兜圣女果,一袋子新鲜的蔬菜,还有家人们一句句温暖的叮嘱,就像最好的“良药”,治愈着我的身体,更温暖着我的心房。

周末,我决定放下工作,好好休息。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吃着清甜的圣女果,翻看学生们的阅读笔记,那些稚嫩的文字里藏着满满的思考与成长。偶尔和家人聊聊天,听着窗外的鸟鸣,感受着岁月的静好。我知道,声带的恢复还需要时间,但有学生们的体谅、家人们的关爱,还有对教学的热爱与坚守,我一定能尽快回到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在付出与坚守中前行,或许会有身体的疲惫,或许会有教学的困惑,但学生们的成长与进步,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总能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这场意外的声带受损,让我放慢了脚步,既收获了满满的温情,也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着这份热爱与温暖,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温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温情与感动,也会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照亮往后的每一段时光。家人的暖心就是最好的“良药”!周末好好休息,声音快快好起来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
    随喜呀阅读 49评论 0 0
  • 课前预习,这是常规动作。如果学生还不知道从哪里预习,怎么预习,可以在课辅里集中进行,直至一般程序固定下来方可放手,...
    随喜呀阅读 942评论 0 5
  • 期末复习很重要,向最后时间要成绩。很难,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些方法来借鉴: 1. 先能管住课堂纪律,再谈教学方法,即管...
    随喜呀阅读 503评论 0 0
  • 一节课做减法以后,老师对重难点的地方重锤敲击,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以后形成自我建构,最终将学到的本领化为己用。 为语文...
    随喜呀阅读 663评论 0 0
  • 今天上午听了四节整本书阅读课,课型多样,有导读课、推进课、交流展示课。不管是哪种课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学习、借鉴...
    随喜呀阅读 7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