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揭示了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
1、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理解文章内容,分清整个事件的因果关系,并能复述出这三个故事。
②过程与方法:教师重点讲“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特点”以及分析故事起因和结果。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后面两个故事。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蔺相如守护国家利益,不畏强敌,胸怀宽广的美好品质,及从他机智勇敢的做法中受到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理解并能复述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②难点:能自学并明白每个故事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论。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
本文习题:
1、问: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答:如果是4分钟,速度很快;4~6分钟,阅读速度还不错;6分钟以上,那阅读速度还需要提高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读完这三个故事,我感觉在看一部连续剧,故事读起来十分吸引人,三个故事之间环环相扣。我忍不住一口气就读完了。读完后,蔺相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他是一个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怕牺牲却又十分机智,有勇有谋的人。而且,他心胸博大,不与人计较,是我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2、问: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解析:这道题,目的是要求同学们读文章时,能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用这样提重点的方式,提升阅读速度的同时,迅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
举例回答:我一眼看到的是“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说明已经“完璧归赵”了。
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说明蔺相如游刃有余的外交语言下,展现了他缜密的思维和机智。
3、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故事,串成线来讲出课文的内容。
答:战国时,秦国假意说用15座城池交换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面对强敌,赵国明知有诈却无从拒绝,此时,蔺相如用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化解了危机,最终完璧归赵,他也因此被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借机羞辱赵王,蔺相如又挺身而出,为赵王和赵国扳回颜面,后受封为上卿,职位比武将廉颇还高。廉颇不服,一心想给蔺相如难堪,但蔺相如没有把他的针对放在心上,想的是只要赵国和睦强大,自己受委屈无妨。得知蔺相如的想法,廉颇羞愧不已,亲自上门负荆请罪。从此,将相两人携手,尽心辅佐赵王治理赵国。
4、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答:蔺相如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次为赵国化解危机,我认为他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他对廉颇忍让,让我看到他博大的胸怀和心怀天下的大爱。因为他一心装的是国家和人民,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一开始,廉颇身为武将,看不起文人蔺相如,确实格局和气度小,但后面他知错能改,负荆请罪,让我觉得他虽然有缺点,但本质上热爱祖国,愿意为民请命。他知错能改也很难能可贵。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将相和》。看到题目,大家肯定一头雾水。这里将是读二声,将军的意思,也泛指是带兵打仗的武将,相呢?是指什么?Ei同学们很聪明,一下就猜到了,是指宰相,还泛指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文官们。那和呢?将军和宰相关系怎么样?和气。那故事真如题目一样这么简单,一开始就这么和气吗?让我们带着疑问和好奇,赶快去书里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提问:读完课文,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哪三个故事呢?
3、精读课文:
提问:这三个故事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提问:廉颇和蔺相如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问:谁来复述文中你最喜爱的故事?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小故事,了解了将相和的整个过程,解答了一开始心中的疑惑。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品质,那就是热爱国家,有胆有谋,知错能改等等。
5、作业:既然将相已经和睦,赵国有这两大人物保卫,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呢?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下节课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