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京师津亭别萧处士二首其二
许浑
津亭多别离,杨柳半无枝。
住接猿啼处,行逢雁过时。
江风飏帆急,山月下楼迟。
还就西斋宿,烟波劳梦思。
【注解】
1. 京师:《诗·大雅·公刘》:“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马瑞辰通释:“京为豳国之地名……吴斗南 曰:‘京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之类。’其説是也。”“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以泛称国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
2. 津亭: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这里指蒜山津,在今镇江市西。
3.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4. 西斋:指文人的书斋。《陈书·蔡凝传》:“(凝)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唐李郢《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5. 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隋江总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 淇水烟波,半含春色。”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6. 梦思:梦中的思念。唐严武诗:“但令心事在,未肯鬢毛衰。最悵巴山里,清猿醒梦思。”宋苏舜钦《游山》诗:“夜阑宿虚堂,清甚无梦思。”
简译:
津亭大多是送别送离之地,这里的杨柳有一半都没有了枝条。
我的住处靠近山边,经常有猿猴的啼鸣之声,这次出行又是大雁南飞的秋天,更是凄凉愁苦呀。
我乘坐小船在凌冽的江风中疾驶而去,明亮的山月下你却一直眺望,迟迟没有下楼。
我在这苍茫的水面上飘行,却劳你在你居住的西斋中日夜牵念,真是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