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
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
第二十七讲—贤者如莲王用汲(一)
上一讲我们说到,赵贞吉把司礼监和内阁发回来的急递两天后才拿给谭纶,他们作为政治上的同盟,在这件事情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赵贞吉显然是有了私心,并且立刻召集钦案人员重审供词。比起考虑清流的想法,他更在乎嘉靖的想法、司礼监的想法。
图片
01
合格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主动承担责任
赵贞吉来到了衙门堂上,谭纶、海瑞、王用汲、郑泌昌、何茂才都已经就位,锦衣卫却没有来。赵贞吉认为锦衣卫是因为司礼监和内阁打回供词的问题,不想掺和。但想必锦衣卫已经收到了吕芳被发配的风声,事关重大更不愿意搅合这趟浑水。
管理者最重要的三个字:责、权、利。大部分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权与利,忽略了管理者更应该承担责任这一要义。而合格的管理者更勇于承担责任,当我们愿意承担更多而责任时,我们就有更多的可能。
一个真正想做事的人,面对任何困难都主动承担责任,一个不想做事的人,可以找到千万个理由来拒绝承担。这也正是大师兄著作《这一生,从平凡到卓越》中提到的:信念100分,方法0分。
赵贞吉开始读内阁的急递。第一部分和之前的圣旨一样描述了郑何二人的罪状,第二部分就很不同了,直接指出他们供出的毁堤淹田是在“肆意攀扯”,潜台词就是告诉郑何二人自行认罪。
海瑞极其震惊,震惊的不是司礼监和内阁的急递内容,他震惊的是赵贞吉当庭念出,这也是直接导致郑何二人当场翻供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赵贞吉的可怕之处。以利为信仰的人永远不能理解以生为信仰的人。
图片
赵贞吉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想要结果,但同时更不愿意搅进这趟浑水承担责任,所以他把这个案子巧妙的丢回给了海瑞。他知道时间紧任务重,郑、何已经翻供,两天时间海瑞就是手腕再强,也难以转圜。
但重审的关键就在于,若是审的跟之前一样,内阁、司礼监震怒,他们讨不着好;若是审的跟之前不一样,名声不讨好,以后嘉靖决定倒严时再被翻出来,极可能有损自己的前途。
02
伪善是冷漠的滤镜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谭纶对海瑞是歉疚的,海瑞是他举荐来的,淳安的情势当时如何险恶他心里很清楚,全是靠海瑞撑着,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审郑、何二人,又是如何艰难,好不容易审出了足以倒严的毁堤淹田证词。内阁、司礼监震怒,要求重审,他和赵贞吉或出于私心,或出于党派利益,又把担子都压在海瑞头上。
谭纶虽内心歉疚,但终究是默许了赵贞吉的做法。回头想想张居正当年请海瑞出山的信,何等讽刺。
图片
谭纶催促海瑞赶紧审理,海瑞却不领情,对赵贞吉的作为不屑:
“内阁和司礼监的急递用意是诱使二犯翻供,可赵中丞作为主审官当着两名罪犯公然宣读,致使两名罪犯当堂翻供,这就殊不可解了。赵中丞给了我两天期限用不着连夜重审,今晚我得回去好好看看,这份供词到底有何不实之处,到底是谁在搅乱朝局。”
只有两天时间重审,时间很紧迫,海瑞却一直没有出现。最后一晚,海瑞抱着一摞纸,总算是出现了。
海瑞消失的两天里他又做了什么呢?
面对已经翻供的郑何二人,海瑞又会如何审理呢?
从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知识点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期待下一讲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