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王绪溢博士莅临坪山区东纵小学,并观摩指导了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观察与比较》。王博士从课堂常规、科学实验小组合作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指导,让我对低龄段的科学课堂语言和组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王博士特别强调在课堂上规范使用麻吉星,应该要求学生按照“拿-按-放”的顺序来进行操作,在不使用的时候应该平整的放在桌子边的一角。在第一次试课的时候,由于接收器插入的USB端口不太灵敏,学生按了几次之后,屏幕上没有反应,就会显得焦灼,以为是距离问题,想要尝试上前用反馈器对准电脑以确保自己的答案能够上传。经历这一次的失误之后,后来将接收器接入另外的端口之后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在上课前让每一位学生都先签到,这能让学生获得安全感,确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能灵敏地按出答案。
在做科学实验阶段,王博士肯定了用马吉星计时进行小组轮换的方法,但是没有发挥出小组的整体功能、虽有小组,但学生个体是独立的。其实在这个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内四个成员的任务应该是明确的,可以指定每一个组别的小组长,小组长可以由教师挑选,也可以轮换负责,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指挥,提升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并且让实验的操作规范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开展。同时在角色互换时,也学会了服从和尊重。要明确谁是小组长、操作者、记录者、汇报者的角色安排和分工,这对于科学探究实验时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将课堂评价的主体设为学生,因为麻吉星的即使、全员反馈的功能,结合评价标准让学生对上台发言的同学进行打分。我之前的标准是四个维度,分别为大声响亮、用词准确、简洁、清晰有条理,让学生从0-9分进行打分评价。但王博士说这些词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过于深奥,可以用一些更儿童友好的语言来作为评价标准,如“我能听到他的声音”代替大声响亮。同时,0-9的维度太多了,在低龄段的课堂,只需要两到三个维度即可,学生会比较好把控。依据王博士的建议,我在后来的课堂中更改了维度的设计,分别为“我能听到他的声音”,“我能理解他说的意思”,“他能用科学词汇来表达”,每达到一个维度便得1分,最后将总分用麻吉星做出点评。
改进之后,学生对于评价的要求就更清晰了,同时也理解了如何去进行汇报表达。
在第四个女生上台发言之后,她的分数为3.4分,因为学生只能从0-3分进行打分,所以这个分数是不合理的。麻吉星系统能够清楚的看到打分的比例分布,以及每个学生的打分情况,如下图有一些同学的打分为6分、9分。针对部分不守规则的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且针对性地规范其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