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看电视,羡慕荧幕上年轻女子弹钢琴的样子,想着什么时候我有一架钢琴就好了,但我的生活离钢琴隔着十万八千里,说出来只会被人笑话,只能偷偷地想。
我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在课桌边缘划了一条条浅浅的竖线,想象它们就是黑白键,我的书桌就是一架钢琴。每当我学累了或者很困的时候,我就想起它。等到同桌们出去上厕所或买零食的时候,我的表演就开始了。
我想象自己正优雅地坐在钢琴前,轻轻地打开琴盖,手优雅地放在中央,五只手指慢慢地往两边走,末端时稍稍停顿,然后屏住呼吸,闭上眼睛,等待一场疾风骤雨的来临。暴风雨过后,又慢慢回归平静。虽然自己很小心地隐藏着这个爱好,但自己的表情偶尔还是出卖了自己。同学回来问我在笑什么,我扯谎说语文书中的那只猫画得好丑。
这是我最早运用想象力的例子。不花一分钱,我尝到了弹奏的快乐。这为我闭塞而灰暗的学生生活照进了一束光,也是唯一我看见我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后来我把想象力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觉得我的生活是如此有趣,简单,快乐,富足。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处处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比如听见办公室里烧水的声音,我回到老家炕台前听水开的声音;窗台上被风吹得打转的蒲扇,像一只在飞的风筝;看见碗里的玉米头子,就像如来佛祖的头发;就连我劝弟弟看书,我都说“看书就像蜜蜂采蜜,每天一小口,呲呲呲,越采越有劲,后面还会上瘾”。
生活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装着无穷无尽的宝藏。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不是所有人都会启用这份力量时,我就动心想写这篇文章了。
01 想象力让你拥有美好的感觉
我们总是期望自己拥有更多东西,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真的需要那个东西,只是需要那个东西带给我们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就像我弹钢琴,我真的需要钢琴吗?如果我有钢琴,我估计十有八九我不会弹它,除了嫌弃它占地方,没有别的用途。我想要的是弹奏的那种乐趣,而只要我想要,我可以随时获取。
而且无论你多富有,你拥有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想象是无限的。只要你有想象,你可以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得到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当然前提是它不妨碍自己或别人的正常生活。当你尝试过那种感觉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并不需要那个东西了。
02 想象力让你跳开困境
记得一次我和栗子去公园晨跑,突然天降大雨,我们不得不中断五公里计划,去凉亭躲雨。但我们正在兴头上,腿还在原地跑。期待雨能很快停下来,但雨势越来越大,我们慢慢放慢了脚步,开始接受这是一个不太顺利的早上。我灵机一动,提议说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我们此刻正在跑道上。栗子表示很支持。
“我们到哪里了?”我问道。
“第一个路口!”栗子很振奋地说。
“现在哪里了?”“竹林。”“现在呢?”“运动器材。”就这样我们想象中跑完了一圈又一圈,雨成为我们的伴奏,我们愉快地完成了五公里跑步计划,还收获意外惊喜,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环境我们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换一个角度,完全是不一样的世界。
对于写作者而言,想象力更为重要。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经历,你可以笑着告诉自己,“我是来体验生活的,这将成为我写作的一部分”,那么我敢保证你的痛苦将大大减少。
比如我和领导吵架,那我知道以后写人物跟上级吵架是什么样子;比如我现在房子很差劲,那我来贫民窟体验生活了;比如我生病的经历,以后故事里是不是可以插入类似的桥段。
当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记叙者,生活所有的安排都是给你提供素材,给我这么好的财富,我怎么能拒绝呢?
03 想象力让你拥有积极的心态
每个人生活都是充满缺憾的。我们总为我们没有什么而伤感,但其实“没有”的背后都有一个“拥有”。而想象力帮我们越过眼前的困难。
我们没有可继承的家业,但我们有白手起家的机会;我们没有钱,但我们有创造财富的机会;我们没有姣好的相貌,但我们有靠实力出类拔萃的机会。
记得许荣宏老师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掉入粪坑、嫌弃粪坑臭的人,永远爬不出粪坑”。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忘记自己当下的处境,看见“糟糕”背后的“机会”,我们会立马转变心态,迎难而上。此时,你会发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没有”是一份生命的礼物,它赐予我们创造的机会。
也许有人并不认为成年人需要想象力,他们更被推崇需要理性的力量,但其实想象力不分年龄,也跟理性不冲突,它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让你更有趣更快乐更富足。只要它不妨碍你和他人的生活,让思想飞一会儿,有什么不可以呢?
想象的力量到现在还在影响着我的生活。现在每当我工作累的时候,我会像小时候那样举起我的双手,在空中摇晃我的手掌,这个小小举动缓解了我很多的精神压力。
而这个秘密来源于小时候参加的一次舞蹈比赛,那时每个人手上戴一朵彩色的流苏花,一晃就闪闪发光。我永远记得当我站在舞台把它们高高举过我的头顶时,那束五彩斑斓的光照亮了我整个童年。现在它穿越时空,依旧给我带来幸福,而且获取它是那么简单又经济。
——写于2022年1月18日
作者简介:秋青(songyuan07133),原名宋园,90后写作者,创作50万字,多篇散文获得官方媒体转载,她的文字朴素而细腻,给人一种平静的力量。现居深圳,从事文案策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