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古至今,夫妻结婚之后,为什么都要生孩子?为了“养儿防老”。
在无数人看来,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老”。父母年轻的时候养育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就需要来孝顺逐渐年迈的父母。
为了让“养儿防老”可以顺利运转,古人很有智慧,创立了以儒家为代表的“孝道文化”。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儒家的孝道文化观念,孩子大概率就会孝顺父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晋时期的《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孝道文化,在农业社会,基本上是主流,以至于无数孩子宁愿自己饿死,也要让父母吃饱,生存下去。
养儿防老,在农业社会,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孩子会拼了命为了父母。而今时今日呢?那就难说了。
02
为什么说孝道文化,是农业社会的主流呢?农业社会的劳动力,基本以“耕种”为主,只要孩子长大,能干活,就能耕田养活父母了。
随着时代发展到工业、信息化社会,生产力,以及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那人们的观念,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在农业社会,交通不发达,所以孩子会一辈子陪伴在父母的身边。而在工业、信息化社会,交通发达,孩子可以走南闯北,往往不会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在农业社会,只能通过耕田来养活父母,所以那时候的人性比较淳朴;而在工业、信息化社会,各种赚钱的方式变得复杂了,人性也会随之变得复杂。
在农业社会,由于观念固化,所以孝道是一成不变的;而在工业、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眼界开阔了,观念多元化了,那传统的孝道,就会受到冲击。
今时今日的孝道文化,跟以前相比,是否式微了很多呢?不仅式微了,在大城市还逐渐消失了。
最为直接的表现,莫过于“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儿”。
03
在今时今日,养儿防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要做到这5点。
首先,孩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第二,孩子有充足的休闲时间;第三,孩子有孝顺父母的真心;第四,孩子离父母比较近;第五,双方可以相互体谅。
这5点,既是当下养儿防老的条件,也是让养儿防老无法实现的阻碍。你想想,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5点呢?
大部分普通人都没钱,只能外出打拼。只要外出打拼,就需要996,没有任何休闲的时间,自然离父母比较远,也没有时间陪伴在父母的身边。
以至于,无数农村的老人,都成为了“留守”的孤寡老人。他们唯一能见到孩子的时间,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
难道说,孩子有钱,才会孝顺父母吗?也未必。有钱的孩子,未必有孝顺父母的真心。物质和精神,始终是很难统一的。
缺乏物质的普通人无法孝顺父母,有钱的孩子不愿孝顺父母,慢慢地,养儿防老的孝道模式,就会逐渐走向崩溃。
04
既然谈到了孝道,就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结婚生子”的婚育问题。
你觉得,人们对于婚育的热情,是否会影响到“孝道”文化呢?影响是巨大的。
唯有人们热衷于结婚生子,有了后代,才会自然生成根深蒂固的孝道观念。如果年轻人不再结婚生子,连后代都没有,那他们怎么可能有孝道观念呢?
逻辑链条就是:有孩子,人们才关注孝道;没孩子,人们觉得孝道跟自己无关,就不会重视孝道。婚育率的高低,决定了孝道文化的兴衰。
如今的婚育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呢?毫无疑问,婚育率很低,单身不婚不育的年轻人数不胜数。尤其是大城市,单身率一年比一年高。
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婚不育,老一代的长辈逐渐离去,传统的孝道观念将不留痕迹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这,就是“养儿防老”,转变为“养老防儿”的趋势所在。
05
传统的孝道文化,正面临3个危机。
危机一:金钱至上的观念,会让人们不再重视亲情。金钱至上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你见过哪个唯利是图的人,会重视感情的?
危机二:养老压力变大,孩子养不起父母,就有可能抛弃父母。久病床前无孝子,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赤裸裸的人间现实。
危机三:不婚不育成为了年轻人群体的趋势,没有后代的年轻人,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孝道观念。这就注定,传统的孝道文化,会愈发淡薄,甚至走向消亡。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等到了晚年,自己的孩子,真的有能力,有这份孝心,来照顾父母吗?谁也无法保证,因为世事难料,人心善变。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