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0 农历三月初九。谷雨。
今天谷雨。
春夏交替正是谷雨时。
此时正值暮春,春光尚未归去。
人间正暖,杨花柳絮随风舞,杏花飘满地,牡丹吐芬芳,春茶飘香,枇杷渐黄。
此时,雨生百谷。花生已长出嫩芽,玉米已长出新苗。杜鹃啼唱,布谷催耕。
此时,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春耕插秧,田野热闹起来。
愿你此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种下一年的希望,秋天收获满满的喜悦。
1
谷雨已到,正是犁田插秧之时。
田间一片忙碌,即使雨淅沥沥地下着。
人们带着斗笠,披着塑料薄膜,穿着长筒雨鞋。有的在犁田,有的在插秧,有的在浇烟叶,有的在种番薯……
烟雨朦胧中一片忙碌的景象。田间的风,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或柴油的味道,抑或汽油的味道,夹杂着犁田机的轰鸣声,迎面扑来。
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个风飘扬。脑海中浮出了这样一种画面:一个老农,披着带着斗笠。穿着草鞋,挽着泥腿子。
肩扛着犁头和耙子,牵着一头老牛在田间行走,手上拿着根鞭子。
经过整个冬的潜伏,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人们在播种之前,都要把这个田地整一整,翻一翻。用我们农村的话来说,这个地太板啦!要帮它松一松。
一来可以把这个地表的杂草,给掩埋,用于肥地。二来可以这个土壤松一松,有利于储存水分营养,让这个庄稼茁壮成长。
以前耕田翻地,用锄头、铁锹或那头老牛。
小时候家家户户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呢,就那么几家,整个村庄应该不超过十头牛吧!而且是几户人家供养着一头牛。
2
犹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偷了家里面的钱,拿去买鞭炮,和儿时的小伙伴一起放炮仗。
被家里面逮个正着,然后又顺手把我捆在关牛的,这个牛栏上。
那时候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情,我也不记得了。只是记得来来往往的路人,都朝着我笑。
那时家里面有头牛,就算很富有的啦。在那个年代吃穿都是愁的,养一头牛要花费很多金钱,精力去管,供养不起。
而且一年四季翻田耕地就那么一段时间,牛就在闲着了,最多用来做一些运输的工具,但是用的很少很少。
养牛千日,用在一时。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牛逐渐的减少,一个村庄就那么一两头或者没有啦。
那时候,儿时的发小,都是跟在牛屁股后面长大的放牛娃。
现在取代牛的犁田工具,就是带汽油机或柴油机的耕田机。
3
那时候,有牛的可以跟别人家犁田,大概一亩可以收入几十块吧!相对于来说,在那个温饱问题都难解决的年代,是非常吃香啦!
当大人们在犁田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屁孩就蹲在田边,玩泥巴,捉泥鳅,打麻拐……
老牛托着那种重重的犁头走在前面,大人就负责在后面跟着。
如果下雨,就头戴斗笠,身穿塑料薄膜。手里拿着根长棍,嘴里吆喝着,时不时抽打几下老牛,骂骂咧咧地,在田间来回打转。
那翻滚的泥土,混合着水浪,溅了大人一身泥巴,满身,甚至满脸都是。
每年都如此:在清明前后耕田,播谷种。在谷雨过后耕田插秧。
夏天,当老牛休息,喝水时,它在水里面凉快一会。
而我们这些小屁孩在田间,玩了一身的泥巴,也扑通一下,跳到水里面,洗一洗。
老农犁田,鞭打老牛的吆喝声,光着屁股小孩的欢笑声。那些情形仿佛发生在昨日,还在田野上空飘荡回响!
4
田间小陌。
雨还在淅沥淅沥的下着,迎面走来了一个头,他推着一辆木质板车,头上带了个斗篷,身上围了一圈塑料薄膜。
板车上放有一个油壶,还有一个液化气钢瓶。
老头说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自己还能干,动得了,就种点吧,种了一亩多田,一亩多地,至少有的吃了。
不让田地荒废,那样就可惜了。在乡村的小道上,经常可见有老头这样的人。
家里没有液化气啦,出来充灌气,顺便去派出所开个证明,打一壶汽油回去好犁田啦!
现在农村,年轻人基本上出去打工了。老的老,小的小在家里面。
老人们有时候去帮那些种植大户打零工,种种蕃薯,浇浇烟叶,或到菌菇厂,摘菌子,抑戓到附小作坊干些杂活。
一天下来也有七八十块钱吧,用老头的话来讲,又可以买大半包米了,搞点烟酒钱。
千有万有,不如自己有,不可能每次都向年轻人要吧!
今日谷雨!雨泽万物。愿你不负当下,种下希望,播出快乐,精心浇灌,结出甜蜜果实,收获满脸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