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失乐园,复乐园。
在孩子的世界里,倒底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前两天回顾了一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的是少女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长期性侵,最终疯掉的故事。
这部小说是根据台湾作家林奕含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她少时曾遭性侵而患精神疾病,2017年自杀身亡,留给世人这样一部“无解”的作品。
何谓无解?
房思琪之所以被老师选中,是因为她太优秀了,聪明漂亮,品学兼优,这种事太脏了,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如果太优秀是被选中的理由,那世间被性侵的就都是聪明人了,显然不是。不管自身条件如何,施暴者都会随机挑选一个对象,决定因素只有四个字:有机可乘。
即,从受害者本身来说,不管是否洁身自好,只要满足机会条件,人人自危。
当遭遇性侵,人们首先会想到,应该向最亲近的人求助。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受害者不敢告诉父母。
虽然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进步了,不过贞操观念还是结结实实地影响了几代人。很多孩子受害后觉得自己不洁,羞耻,怕父母打骂,不敢开口。
小说中房思琪饱受恐惧和折磨,偷偷暗示父母李国华的所作所为,父母却相信为人师表的外人,思琪不死心,把她的遭遇当成别人的事情讲给父母听,父母却说这女孩这么小年纪就很“骚”,而后,她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正如房思琪父母的逻辑,被侵犯是因为自己不检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种想法的旁观者不在少数,甚至包括当事人自己。
其中一段老师的自白,让人不寒而栗。
“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如果整个社会都带着偏见,自我救赎之路又将从何处开始?
对了,还有一条路,诉诸法律。
现在法律日趋完善,强奸未成年人同样是重罪。不过由于取证困难等原因,这种事孰是孰非说不清,罪犯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脱罪:被故意引诱,酒后不清醒状态下的失误,甚至因为爱情。。。只要态度端正,有钱有门路,就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
即便最终铁证如山锒铛入狱,对于受害者来说也未必会善终。
假设小说中的李国华老师真的坐了牢,众叛亲离,以他粉饰罪恶的出色能力,大家会忘记了房思琪的遭遇,转而同情李国华。
他会泪涕横流,痛定思痛,以愧疚之心表达自己的不得已。人们会相信他,然后觉得和被强暴比起来,身败名裂妻离子散众叛亲离,才是真的惨到让人同情。人们会怨怼思琪,以前李老师对你也挺好的,这么做是不是太绝了点,李老师才是受害者啊。
看吧,这场面是不是很熟悉。因为人性有时候很有意思,是非黑白只在一念之间。
试问罪与罚如何界定,世间如果没人在乎真相,此题有解否?
综上,房思琪的悲剧是必然,此题无解。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还是韩国电影《熔炉》,再到《素媛》、《可爱的骨头》等等,都不是艺术夸大过的个案,而是血淋淋的普遍事实,真相远比这些更残忍。
相当一部分有性侵经历的受害者,要么自杀,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苟延残喘地活着,少数能重拾希望努力像个人一样活着的,内心也留下了一片一碰就痛的伤疤。
家长们能做的,也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现在的安全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记得某个综艺节目里测试孩子会不会给陌生人开门,明星妈妈们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还是因为各种看起来非常小儿科的理由给开了门。
零食和玩具永远是孩子无法抵挡的诱惑,其中有两个家庭的作法给人印象很深。
一个是孩子开门后,工作人员扮演的陌生人做出了一些恐吓孩子的举动,孩子很害怕。后来妈妈进来第一时间对他说,你要记住这种恐惧,下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还有一个是妈妈不仅口头叮嘱,还做了几次演练,只有她的女儿最终没有给陌生人开门。
由此可见,孩子天性善良纯真,只靠说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多种方式反复强化,并模拟场景进行练习,才能有好一些的效果。
遭遇性侵时,又该如何面对呢?
一个智慧的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庞涓张仪等人师从鬼谷子门下学习,一次庞涓不小心看到师姐洗澡,嫁祸给张仪。师姐知道后在他们面前脱光衣服,训斥道:自从随师求道,心早已交付大道,肉体只是皮囊,只要诸士子能就此悟道,献出这副皮囊又有何惜。
朋友说,如果性侵发生在她身上,她会尽量让自己做到,只被强暴肉体,不被强暴精神。
不要把这件事当作污点,不要自轻自贱,不要一蹶不振,打起精神继续努力生活,还灵魂一份自由和清白。
如果都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明天,也许世间就不会那么多悲剧了。
凶手从来都不止一个,遇到性侵事件,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做帮凶,不要指指点点,不要以讹传讹,不要推波助澜,不要冷眼旁观。
能做到这些,就已是一个陌生人最大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