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6年亨利先生就推出了第一版《一堂经济课》,32年后,再次补充修订重新出版。本书主要取材于美国的事例,用大量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从不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从不同的经济生活领域,跟大家分析经济生活中那些最常见、最普通、影响力量最大的谬误,属于解释性质的经济入门读物,让我这位不熟悉经济学的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其乐无穷。且听我慢慢分享:
一、本书首先从一面被砸破的橱窗的简单例子说起,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后逃之夭夭,于是面包店的老板就只能去自费换块玻璃,于是就给玻璃店的老板带来了生意。这个故事中,玻璃店的意外的赚到换玻璃的250美元(高兴),面包店的老板只是损失了250美元,除了不开心,好象还带活了经济,其实不然,原来面包店的老板是准备用250元美元购买一套新西服,如今这钱被迫挪去修橱窗,出门就穿不了新西服了,缝纫店主本应接下这单生意,却被意外的转移给玻璃店老板。消费者本应看到一个有完好橱窗的面包店里站着穿着洋气西服的老板,现在就只有一个橱窗了。
二、诅咒机器,“机器必然导致失业”从局部看是正确的,但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这是个错觉,这个故事是从制衣商说起,有位制衣商为了提高生产力购置了一台机器,裁掉了一半的员工。初看起来,就业机会明显损失,然而,机器本身需要劳工去生产,由此带来原本不存在工作机会,从而部分冲抵损失的工作机会。因为上了机器成本降低,等机器挣够了本钱,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时,利润变大,有了超额利润,相应的社会利益才得以体现。这位制衣商只有三种信息途径用掉超额利润,并且有可能在三个方面都分配一些资金:(1)用超额利润扩大生产,购置更多的机器,生产更多的大衣;(2)将超额利润投资到其他行业;(3)将超额利润花掉,增加个人消费。无论把利润用于哪个方面,他都会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如果这位事业心强的制衣商在业界拥有相当大的成本优势,他会开始扩张营运规模,威胁竞争者,逼迫他们着手添置机器,于是机器生产工人将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还会引领整个行业走向机器化。
第二故事很象我们公司目前实施的战略方向,在电商领域的订单,是价格低,体量大,利润总额是固定的,我想用学习来的经济知识分析如下:
可供分配的利润其实是固定的,也是社会的,是通过我们公司再分配,如果选择机器这个方案,我觉得获得利润受益者将社会化,理由是:(1)为了扩大生产,增加设备,将带动机器生产商,增加了机器生产工人的工作机会;(2)降低了成本,从而降低零售价,可使消费者节省支出,用于其他消费,从而增加了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3)带动了热贴生产行业的技术革新,成为行业骄骄者,专注成为最专业的中医耗材产研平台;(4)实现财富积累,可投入更多的研发项目,开拓更多新的销售模式。总之,整体而言,机器、技术进步、自动化,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并不会使人失去工作。
这堂经济课教会我的是,看问题时,要全面地去看,不要只看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