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值班夜,我正对着电脑研究着病房里一个略显复杂的病例。组上的研究生师妹这时候跑过来告诉我说收了一个新病人,但是初步诊断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于是随着师妹去查看患者。这是个在我们科反复住院的老病人,既往的诊断很清楚: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不好,同时伴有房颤,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这个患者依从性不太好,经常因为心衰发作到我们科住院。
开始我以为她这次来又是心衰加重了,结果几句话问下来,却是因为左大腿外侧的疼痛,疼痛性质为钝痛,可向大腿和小腿放射,活动后加重。查体皮肤外观未见异常,局部触诊有轻压痛,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下肢肌力正常,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
对于这个有点四不像的肌肉疼痛,我也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考虑了如下几种情况:
1.下肢动脉栓塞 患者有房颤病史,突然出现下肢疼痛,需考虑动脉栓塞的可能,但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明显,所谓的5P[疼痛(pain)、麻木(parasthesia)、无脉(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和运动障碍(paralysls)]表现并不典型。
2.肌炎、肌病 常隐匿起病,且很少累及单一肌肉或肌群,该患者仅左侧大腿外侧疼痛,且为急性起病,不支持该诊断。
- 坐骨神经痛 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即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该患者主要疼痛部位为左大腿外侧,不符合坐骨神经痛。
立即安排了几项检查,想等结果回来后再进一步分析病因。结果没过多久,师妹又跑过来了。我还以为她有了初步检查结果了,没想到她竟然说:师兄,刚那个患者凝血象报危急值了!
我一看结果(图1),立即反应过来:左腿的疼痛多半是肌肉的血肿引起的;而凝血象异常多半是长期口服华法林未监测凝血象引起的。
好了,问题来了:房颤患者遇到INR超标,该怎么处理?
其实对这一问题,很多国内外指南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鄙人的博士导师胡大一教授在房颤抗凝领域有诸多造诣,早在2013年由其主编的《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就对华法林过量出血时的应对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结合该共识的相关说明,该患者虽然INR高达11.04,但尚无严重出血(仔细查体后发现仅存在左侧大腿局部血肿),于是仅给予了停用华法林和肌肉注射维生素K1 5mg的处理。该患者并无大出血的高危因素,比如溃疡活动期、2周内外科大手术后、近1年内的脑卒中病史等,故未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者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第二日复查凝血象,INR已经降至4.08。左大腿的血肿也无增大趋势。第四日复查凝血象INR已恢复至正常治疗时间窗。
考虑到该患者定期随访INR不方便,经反复沟通后,该患者终于同意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15mg qd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胡大一等,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