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加入写作营的目的,没有指望文章能够写的多好,而是希望在团队的氛围下坚持输出,整理自己的所感所想,把有条理的感悟和认知在脑子里强化,形成可以指导自己行为的信念。加入写作营快两年的时间,尽管很多时候有支差应付的行为,但持续做这件事这么久,我还是能够觉察到它给我带来的疗愈,让我一些想法更加的清晰,结合自己的所学整理的信念帮助我改进一些行为,这个过程我称之为成长。
有了以上的认知,我发现我会更加认真对待每周的作业,在不出局前一天提醒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想着写点什么,最好是提前一天写,到交作业当天再修改完善一下,把一些新的想法加进来,或者修改一些不顺畅的地方。当我这样做时,我发现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会更大,因为它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更能够成为指导我行为的信念。我想这个过程就像宗教信仰的信徒需要反复去诵经一样,刻在脑子里的信念才是自己的一部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看了太多的信息,自己在生活中感悟到的道理才是深刻的,而这些不断学习和感悟的信息成为自己不断扩展的认知。在ABC认知模型中,我们知道你的认知影响着你的情绪和你的行为,更新认知有多么重要。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称之为人需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总按照旧的地图去办事势必是狭隘封闭的。
在上上次的作业中,写了《青春期一定会叛逆吗?》认真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觉得要做青春期孩子的朋友,跟孩子能够亲密无间的对话,做好接纳和理解的工作,同时给予孩子应该有的辅助。在这篇之前的文章中我反省到自己是一个有标准的人,会经常有评判,那么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有没有标准和期待,如果没有达成我的目标,我下意识的做法是如何的?那么我能不能放下这个标准,真正做到不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评判孩子,但是踏踏实实做好支持孩子学习的工作。
不评判让孩子无条件地被接纳给孩子归属感,做好支持帮助孩子发展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这两条如此重要,于是接下来的作业我做了很多的接纳和支持的记录。转化了一些念头,梳理和内化了科学处理的流程。曾经,我会在脑海里反省如果下次这样做会更好,但是发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真的有道理,记录下来的处理事情的方法的实际应用率更高。当我在处理孩子事情的时候,我会发现我轻松的胜任了,我为自己的进步欣喜的同时,我想这是写作带来的成效。
有几个事例我想记录一下。前几天的早上,溪溪起床穿衣服的那个慢呀,要是我觉得她不可理喻肯定一顿臭骂。但是做过接纳练习,我跟她说:“溪溪我知道这会儿起床上学这件事对你来说很困难,妈妈很想帮你。你是妈妈的女儿,如果一会儿没时间吃饭到了学校饿肚子会让我担心,如果迟到了老师骂你妈妈也会很心疼。我看到你这么慢穿衣服很是着急,我一点也不想骂你,因为我不想做那样的妈妈,你说我怎样才能帮助你?”她听了这番话就消化了自己的情绪很合作的去洗漱吃饭了。这样顺畅的一致性表达跟我在接纳梳理姐姐吃饭事情上有过细致的分析,所以此刻用起来得心应手。还有一件事,周六午饭前有一段自由时光,溪溪想自己玩,但是下午钢琴课之前需要加强练习,我提醒她的时候她不理我,再提醒就嘟着嘴生闷气表达她的不愿意。因为面对任何挑战任何情况我知道要接纳,她想玩不想练琴是多么正常,我希望通过互动鼓励她去做这件事:“溪溪,下午钢琴课提前了两个小时,所以你只有现在这么一会儿的练琴时间。如果你现在练琴,下午上课的时候你会更加从容,如果你现在不练琴,下午上课的时候可能会有点慌乱和紧张。我现在已经准备好给你支持——陪你练琴,如果你不需要,我自己就去洗头发了。”坐在地上赌气的她向我招手,我赶紧过去抱抱她,她咧嘴笑了,把她抱起来跟她一起去练琴。我觉得自己很智慧,因为我划清了界限,摆正了位置,我是十分愿意帮助你支持你的,你可以选择练或者不练,主动权在你手里,但是妈妈会接纳和支持你。据我的经验她很倔,如果我坚持让她去做一件事,她能够反抗到底,甚至大哭大闹一场。我整理了思路,认为她不是无理取闹不是犯浑不是给我使绊子,而是她不能够作出理智的选择,不能够在情绪上来的时候理智的思考,这是她的困局,而作为妈妈我必须给予她帮助,我需要智慧的互动和引导。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的机会,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相处的真实时光,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它是温馨的时光,会成为温暖的记忆。对于姐姐,我也珍惜相处的时光,时时想着陪伴和倾听,想着给予什么支持和帮助。还有很多事情因为不断的在做接纳性练习,让我能够冷静的处理,能够理智的想出更多的办法,而不是一急躁就黔驴技穷。
永远在学习,也不一定永远在进步,但是螺旋式上升应该会的,从知道到做到,每次进步一点点,书写伴我前行,感恩遇见不出局,也感恩自己一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