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忙,不容任何人停留。悄无声息已周六。醒来,睁眼一瞧,八点。昨天和自己约好,今日去图书馆。
还是得朋友催促起床,十二点,赶快行动起来。图书馆今日里的人格外多,不知几时,激动人儿会散去。此刻,零落位置容不下浮躁。
朋友看专业书籍,要考证。而我没有明确目的,也看起专业书籍。没几刻,放弃。还是看点文章,学习写写作吧。徘徊,拿下《书城》,是因为看到《危楼愚夫》。
第一篇文,关于书店。作者说书店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的地方。赞同,虽没去过任何一家书店。想,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家书店。在某一个时刻,愿坐一隅,感受文字的流动。充满内心的愉悦,塞满整个书店。作者说每家书店都有它的态度,多少与店主有关。是,当你找到符合你态度的书店,千万别错过。
第二篇文,关于读书与人生。文章很长,花费去不少时间。作者在文章里说了不少,此时,记不得几点。大概有为什么读书?读书与人生的关系?读什么书?
说,读书可以审查自身。是,人总看不清自己,要自己思考自己,颇难。但有途径,读书。从书籍里吸收,对比自己,就不难发现自己毛病在哪。说,读书能传承文明,这里稍微有点不赞同。作者将文明的势强势弱与书籍挂钩,承认,书籍是文明的载体,但私认为文明强弱之分并不能以书籍这一项标准作为判断。说,读书读经典。非常赞同,经典跨越时光久远,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将之抛弃,便说明其内涵深厚。
第三篇文,关于哲学思考。作者从电影《危楼愚夫》出发,想到柏拉图的“洞穴隐喻”。看过这部电影,思考没有如此有深度。只有感俄罗斯的政治问题不小。作者的思考远大于普通人,“洞穴”代表的东西很广,但被困于“洞穴”,有机会逃脱“洞穴”时,看得洞外可见一切,还会不会返回“洞穴”。
思考,会回。逃出的人便是觉醒之人,被困于“洞穴”的人,也该觉醒。即使可能被杀,愿做“迪马”。想起百年前的历史,或许正是这样,才会有今日。
合上书,十五点。朋友说,该离开了。脑袋昏昏沉沉,离开吧。将《书城》放好,也许明日还会来。没有及时笔记,零碎片段拼凑。思想混乱,只当是个小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