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共看过3遍《红楼梦》,高中因为考试读它,大学因为喜欢,我把图书馆里关于考评《红楼梦》也看了个遍,2024年距离大学毕业9年,我又看了一遍《红楼梦》,而我给自己立了flag,有生之年的不同阶段,我都会再读一遍《红楼梦》。
高中读《红楼梦》,是因为考试,我们带着任务去看一本书,先入为主,未加思考,只是根据老师说的,考试的答案去看,去背诵,去言简意赅地描述一些情节。
《红楼梦》里有四大名场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晴雯撕扇。我们就像是背文章一样,把答案背下来,实在谈不上看过《红楼梦》。
但红学的魅力并不会因为而黯然失色。
大学时我到图书馆,偶然间在书架上看到《红楼梦》,便阅读起来,忘我地阅读,被情节吸引,被宝玉黛玉的感情牵引着,在意王熙凤的命运,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红楼梦》。
这次谈的上是读《红楼梦》吧。
宝玉黛玉的爱情让我哭泣,真真是林妹妹哭,我也跟着哭。借鲁迅先生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两个人哭哭啼啼,怎么就不会像紫鹃说的,趁老太太在,早点定。一段感情以分离收场,看一次哭一次。
王熙凤被说得心狠手辣,待下人严苛。诺大的贾府靠她一个人管着,老的少的的仆人都不让省心,主子不在简直能闹翻天,每个人都八百个心眼,就想着这里坑一点那里坑一点,只顾贪图享乐。这一切靠谁撑着,没有雷厉风行的凤姐,贾府会更早衰败的。
王熙凤对贾府一片热忱,殚精竭虑地为贾府撑场面,大小事安排周到,能力超强,在贾母逝世后,每个人都在针对她,报复她,让人于心不忍。那句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总觉得欠妥,或者曹雪芹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被红学迷住了,同时我还看了很多关于红学的考评,分析《红楼梦》的十二金钗,去看红楼里的人物情感分析,爱不释手,唯独缺乏了自己的认知,却总觉得自己也读透了《红楼梦》。
2024年再读《红楼梦》,我才发觉,红学无止境,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再读一遍,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宝玉黛玉宝钗存在三角恋吗?答案是没有的,肯定是没有。
你看看宝玉对黛玉,那完全就是谈恋爱里的男生,黛玉生气,他卑微地哄着,知道妹妹肯理他。虽然宝玉心疼每一位女性,只有黛玉让他如此上心,他懂黛玉的愁,懂黛玉的心,一颗心都在黛玉身上。
宝玉对宝钗就是一种对女性的关爱,和宝玉对探春她们是一样的,甚至我觉得宝钗不爱宝玉,她没有这种男女之情的想法,除了宝玉的家世,他实在没有什么可吸引宝钗的,单单他不喜欢读书,考取功名,怎能入宝钗的眼呢?
大概是因为续写的后四十回,宝玉和宝钗结婚了,我们就习惯把他们三个的感情纠葛扯在一起。不论怎么去评价黛玉和宝钗,一个一心只有爱情的黛玉,遇到宝玉,在贾府日渐败落中,他们的感情也是会输给现实的。
说到这里,这次读到后四十回时,我竟然看不下去了,突然觉得这个续写的版本差强人意,放在当时的语言环境里,我们后人不一定读懂了曹雪芹所设定的结局。
宝玉变得爱读书了我还能有点接受,宝玉和他父亲谈论政治,我就傻眼了。当初宝玉一天至少看一次黛玉,现在宝玉听听下人说的黛玉的情况,他竟相信了。那个心里眼里只有林妹妹的宝玉突然间一心要读书,都快忘了妹妹,这种情感转变毫无厘头。
直到今年,人生又一大憾事,未能见过曹雪芹的后四十回。
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红学才变得更有魅力,有很多未解之谜,供世人谈论。
不同人眼中的红楼梦总是有不同的解读。现在就书里的一个细节,红迷们都能推出见解,这真真就是红学的神秘,让人欲罢不能,沉迷其中。
《红楼梦》真是我国的一大文学著作,包含万千,读一次你可能不懂,读两次你可能只只其一其二,读三次你可能觉得又有新大陆,读四次,又会是怎样呢?
《红楼梦》值得你反复阅读,十遍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