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樊登讲《梁漱溟讲孔孟》这本书,分享主要内容。
这本书主要讲了孔子出世的十四种态度。
1.仁。
仁就是人原本应该有的那颗初心。
仁心在生活的打磨中,慢慢变得麻木。正如那句麻木不仁。
一个人应永远开心的活在当下,行所当行,做自己该做的事。坦然面对贫穷和富贵。
2.乐。
我们很多人认为的快乐,是得到想要的东西,达到想要的目标。这是很低层次的快乐,这种乐很短暂。比如你买一辆车,这种快乐最多持续一个月,很快就会消失。
什么是孔子的乐?就是生机畅达。快乐不是一种状态,快乐是一种能力。一种面对任何苦难,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面对每天发生的各种事,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加一点一丝的妄念进去。不要人为地制造烦恼和痛苦。
把一切苦难,当做修行。当我们私心了无,痛苦就不会泛滥。
3.讷言敏行。
就是少说多做。人前做不到的事别说,人前说不得的事别做。努力做好当下的事。
力行近乎仁。一个人闷头苦干,就接近仁的状态。这个世界是不会辜负,一个默默努力的人。
4.看自己。
只看自己,只看当下,不要向外看,不要向外找。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有问题就从自身找原因,小人则是从外界找原因。
5.看当下。
6.反宗教。孔子的反宗教态度。本来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
7.四毋
毋意是别瞎猜。我们在生活中存在大量臆测和怀疑别人。
毋必是没有什么事必须怎么样的。伟人和独裁者的区别,伟人是我必须所以我能够。独裁者是我能够所以我必须。
毋固是不要固执己见。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就失去了幸福能力。幸福和好奇心有关,持续的学习和改变能带来幸福感。
毋我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8,非功利的态度。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做事为了义,小人做事为了私利。当我们纯粹为了挣钱而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做什么事都不会快乐。
扎克伯格曾说:“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为了创业,竟然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如果你创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那么这件事就变的有意义,并能体会到快乐。
人心不古的分界线就是人人皆曰利。
9.非刑罚的态度。
不要做任何事都通过刑罚来解决,用道德来约束个人的行为。
10.礼乐态度。
礼是发自人的真性情。礼是合乎人性的。
11.孝悌。
孝悌的本身就是对身边的人好,不是刻意装出来的。
12.不迁怒不贰过。
13.天命。
尽人事听天命。做到一个人应该做到的部分,至于能得到多少,就是天命。不要因为不能得到某些东西,而去斤斤计较,去难过痛苦。
我们总是希望天命照顾我们,希望用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很多事是强求不来的。这就是佛家所讲的求不得苦。
人只有乐天知命,才能生活的愉快。
主要内容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