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重新拿起这本书时,我发现它竟然在我的书架上躺了整整四年了!记得我曾读过它,想要了解它,可惜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然后就把它束之高阁了。这次捧起它,有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想读完它。
今天我读了20页,第一篇《阅读的层次》第一章和第二章。从这两章中我知道了阅读的目的和阅读四个层次等。
我们平时浏览朋友圈,应该属于纯粹的消遣娱乐。当我们点开某个公众号或某一篇文章时,就属于想要获得某种资讯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用费太大劲就能够理解这些知识,所以这是不能够提高理解力的。
“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当今社会,科技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获得知识,可以说是非常方便,可选择的空间也非常广阔。但是,正是因为资讯太多了,我们都变得懒惰了,不想动脑,不愿思考,鼠标一动,我们需要的资讯都会自动跳出来,这对于我们的理解力是个极大的阻碍。
我今天打开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就是想要增进我的理解能力,提高我的阅读技巧和读书效率。这是需要动脑思考的,而且需要下很大功夫才能够理解的,这属于主动阅读,主动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可以分为指导型的学习(或叫做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习(或叫做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这个不难理解,在别人指导下进行学习就是指导型学习,比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时候学习者的学习立足于传达给他的讯息,学习方式是阅读(意义狭窄)和倾听。自我实现型学习就是没有人指导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立足于自然和世界,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学习方式是阅读(意义要宽泛些)和思考。
阅读的层次有四层。第一层次的阅读叫做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或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一层次的阅读只是要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这个层次的阅读我们都能达到。
第二层次的阅读叫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或略读、预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 )的一门艺术,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可能还需要知道“这本书的架构是什么?”或者“这本书包含哪些内容?”“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这个层次的阅读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达到的。在短时间内我们就要能够整体上把握书的大致内容和构架,这样的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第三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这需要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优质的阅读。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特别追寻理解的行为,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分析型的阅读者会提出一些系统的问题。
联想我平时的阅读,虽然是完整阅读,但没有达到优质阅读。很多时候只是在关注某个细节,没有对书的架构进行思考梳理,更别说提出一些系统的问题了。
第四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或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 。主题阅读者会将阅读的很多书进行比较,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到的主题,或提出一个可能哪本书没有谈到的主题分析。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我想不仅仅需要大量的阅读背景做支撑,还要有将相关书籍进行比较、深挖、整理的能力。
关于主题学习,我倒是听说过。我们学校在语文学科上经常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是课堂上的一篇文章带课外阅读的几篇文章的学习。不过具体是怎样学习的,我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