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觉悟——小海豹的信(21)

From 阿真 [013]

2022年7月18日(星期一)晚上10 : 58

亲爱的·真·大孝子·小海豹:

你好!非常非常高兴你昨天和今天都想了我还主动告诉我了,谢谢!虽然在微信里头说过,我还是想在这里也告诉你:我也十分想念你,想与你对话,想你能够在我身边,也很想抱着你一起入睡。

关于通信频率问题,我也很想“长久地可持续联系”,我想这是否能够成功和联系频率关系不大。即使是每天联系,频率看似很高,但只要我们是真正乐在其中,不将其视为负担,我想这对于我们发展长期关系也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关键应该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在想要联系的时候愉快地联系(做自己,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你觉得呢?目前对于我而言,我还是很想保持每天联系,想天天与你分享交流。但我想,我们可以“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以下我先就你昨天的邮件进行回复,再举例说明对于我们交流方式的具体建议。

非常高兴得知你这么快就实现“睡醒不看手机”的宏愿了,并且还在早上就完成了练功和打坐,你真的很棒!(但我想改变往往难以一蹴而就,即使之后有反复,也希望你能坦然接受,再次发起挑战就好。)

听到你说发现了做题的快乐,我想你已然进入状态了!能够乐在其中真的很难得,或许,你真的是“小天才”也说不定呢!

我很能理解你说你的妈妈“很可爱”,能够真正从生活琐事衣食住行中感受到快乐的人真的很可爱。与你提及的sx姐姐也属此类。记得每次与她吃饭,她总能吃得很香,且很容易满足感到快乐,这快乐也确实感染了我,甚至让我觉得胃口都更好些了。

关于审美,我想你认同你妈妈的审美是否也代表你和她某种程度上“在同一层次”了?审美没有高低之分,只要买的衣服你觉得喜欢、穿得舒服高兴就好。

关于“不喜欢打扮是一种对青春的浪费”,我想,不同人对于如何才是“珍惜青春”有不同的见解。我很理解你妈妈所说,热衷打扮、充分展现自己的美可能是一部分人珍惜青春的方式,这很棒!但对我而言,热衷打扮反而是对青春的浪费,我想我更愿意把这时间精力省下来放在我觉得的更有意思/意义的事上。

关于你提及的在家中很难践行断舍离,我深有同感。这两天收拾自己的杂物本打算丢掉一些东西,也被我妈妈制止了,她也总说“总有一天会有用的”。但我觉得无妨,我还是可以在我自己能做主的范围内断舍离。且虽然有些“不孝”,但我很感恩自己以后不必长期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可以有“践行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关于你分享的“家中事”,我很感激,也很高兴能够更多地了解!我想,你能够成长得这么好,可能也有你的姥爷的妈妈的功德在里头,感恩!以及你的爸爸能够吃到喜欢的辣椒,是否也是平日里尊重他人积累的功德,为他高兴!

关于新的联系方式,我目前建议还是保持“邮件+通话”的方式,具体而言:每日仍保持邮件通信,但我们可以把每日交流的内容焦点放在感恩、自我肯定、知非改过的事项上,我想这些应该囊括每日发生的“关键事件”,且本身也值得记录(就和我们自己每天写日记一样)。至于由每日发生之事所衍生的想要分享的其它故事和感受等等,可以视个人情况灵活记录(或许在你方便通话之后可以直接通话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保持两周一次的邮件通信,主要内容为自己半个月来的读书工作学习心得与思考感悟或想讨论的问题等等。你觉得是否可以?

以下为我今天的日记,可作为“模板”供你参考:

1 感恩

感恩你、师兄今天鼓励我、宽慰我。我想对未知的恐惧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你们的肯定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感恩哥哥今天也关心我,让我“健康第一”;

感恩s姐姐今日得知我近期入职主动提出让我去她家暂住过渡(让她的男朋友去好友家中),但我觉得不大合适还是拒绝了;

感恩自己在工作前还是有一个相对长的假期能在家中“尽孝”、学习放松、能和你一起玩耍;

感恩你想我,我也很想你,想着如果能和你一起:”喜相庆、病相扶、寂寞相陪“真是再好不过。

2 自我肯定

昨天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今天晨醒即起且继续坚持晨练打坐了;

下午自我批评后觉察到又自我关怀了:自己抱了抱自己拍了拍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希望你不会觉得我这样很傻);

傍晚和克服懒惰与妈妈出门散步了:想着自己在家的日子没剩几天,该多多抓住机会尽孝才是。

3 知非改过

过于缺乏勇气:如我在微信所说,今天收到邮件十分难过,觉得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束了,也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忧。

过度摇摆不坚定:关于回京聚会,师兄先是提出周六回京后再去上海也是可行,后又强调这样行程可能太紧还是尊重我的意见,但我就有些动摇了。最后还是他劝我坚定自己做的选择==晚和另一同学说明此事,他劝我先去上海处理入职所需事项周六再去北京,我又被动摇了==然而想起师兄”要坚定“的劝告还是拒绝了。觉得自己还是缺乏”决断力“,没能明确察觉自己的想法/需求/决策标准并坚定地做出选择,真需要多加练习进益。

过于缺乏耐心:今日因为情绪不好,对爸爸妈妈也有些爱答不理的,虽然没有表露为过分的言行,但还是不好。Too bad. 将持续改进。

4 其它(此部分内容灵活机动,下面记录了之前与你提过要分享的内容,但实际应该归到“两周一次”的邮件中更为合适)

1)关于断舍离:整理了在家中的杂物和一些文件,感觉已经暂告一段落。之后就控制新购入的物品数量&适时对已购置的书籍进行断舍离就好。

2)关于“缠中说禅解论语”:我想,它确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自成体系。

有些我很认同,如:修道要“闻-见-学-行”;求学要“好、敏、求”;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对人“不知-不相(类似禅学中‘空有不二’)-不愠”不同发展阶段的解读等等;

有些断句、释义不大认同/觉得牵强,如:只有“君子”才能学、三个“不亦”对应“天地人”、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解读等等。

但我尤其不喜欢它有些“高高在上”的态度,仿佛”唯它独尊“。但它自己说是“见其文就自识其义”,这难道不也是被局限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吗(如觉得孔子思想与马克思、歌德相契)?为什么就能认定自己一定是对的呢?

3)关于《给青年诗人的信》:分享其中我觉得很棒的三个段落(其它也很棒,但感觉这翻译不是很好,且看看)。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

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发展跟每个进步一样,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我们必须尽量广阔地承受我们的生存;一切,甚至闻所未闻的事物,都可能在里边存在。根本那是我们被要求的唯一的勇气;勇敢地面向我们所能遇到的最稀奇、最吃惊、最不可解的事物。就因为许多人在这意义中是怯懦的,所以使生活受了无限的损伤;人们称作“奇象”的那些体验、所谓“幽灵世界”、死,以及一切同我们相关联的事物,它们都被我们日常的防御挤出生活之外,甚至我们能够接受它们的感官都枯萎了。......但是如果有人对于一切有了准备,无论什么,甚至最大的哑谜,也不置之度外,那么他就会把同别人的关系,当作生动着的事物去体验,甚至充分理解自己的存在。正如我们把各个人的存在看成一块较大或较小的空间,那么大部分人却只认识了他们空间的一角、一块窗前的空地,或是他们走来走去的一条窄道。这样他们就有一定的安定。可是那危险的不安定是更人性的,它能促使爱仑·坡的故事里的囚犯摸索他们可怕的牢狱的形状,而熟悉他们住处内不可言喻的恐怖。

晚安!衷心祝愿你每天都能高兴!

普通孝子·阿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