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茵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宋老师有绝招,根据五要素去设计。写作文有五个要素: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写什么,怎么写,写如何。拿到一篇教材我们需要读懂,看书中提示,要引起孩子的头脑风暴。当老师出示要求时,要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触发点。宋老师特别提出,写作需要聚焦。
我认为,在习作教学中“聚焦”指的是每次的习作训练 ,不仅安排一个习作知识点、 技术点作为训练点 ,寻求“一练一得”。
聚焦写作对象。写人的,要聚焦一个人进行写作。写景的,聚焦一处景或一个季节的或一个景。比如,写景的作文,就让学生写树叶,一节课就围绕树叶写。不可东一榔头西一鼓。我们也可以聚焦写作训练点。教、写、评、改、思这些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这节课的训练点,比如,写人物特点的训练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在叙事中运用一系列描写突出人物特点。课堂的各环节要围绕这一训练点。再如,写景的作文训练点是五觉和修辞方法的运用,整节课就要围绕这个点进行。教师课堂不聚焦,是因为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不清楚,这样课堂上就会教得支离破碎,指令就会不明不具体,教得昏昏,学习效果就会很差。教师明确了教学的写作训练点,就会围绕训练点在各环节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写要训练什么,评围绕什么评,改要怎样改,让学生清清楚楚,一节课的训练点反复出现,反复训练强化。
在教的环节,教师要聚焦训练点,既要教学生写作知识,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思路。
在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三年级的学生课堂上能完成的也就是一个片段。两堂习作课连着上,通常第一节课教师指导,第二节课学生书写。如果来不及写,带回家一个晚上完成,明天再交。即使双休日,布置的作文也不过两天而已。如此短暂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作文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接触习作时间不长的小学生写出要求诸多的一篇文章,不难才怪。既然是写片段,时间又短,那习作要求就不宜太多,希望值不宜过高。在无法改变目前学生的习作状态下,教师要降低每次习作的要求,把过多的习作要求削减掉,寻求“一练一得”。这样才能和学生拥有的习作时间一致,使学生不再在习作过程中对一连串的要求而犯怵。因此,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做到“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