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众于12月12日发布了《分众传媒:公司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4年度-2026年度)》,在其中规定了未来三年期间:
“公司每年度按照不低于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的80%进行现金分红。”
按照比较保守的估计,未来三年每年扣非净利润均值为50亿,则平均每年分红至少约40亿,对应当前分众的市值,股息率大概在4.5%左右。
这首先说明分众确实是一头能赚到真金实银的现金奶牛;其次也说明管理层愿意将盈利中的绝大部分分享给股东,在当前环境下,应该也是一种对股东负责任的行为。
但另一方面来说,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投资者对于分众未来成长性的讨论和质疑。
一、官方认定进入“成熟期”
12月12日发布的分红新规,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一个官方“确认”:
1)之前的分红规划中已有相关规定:
在分众于2021年4月发布的《分众传媒:公司股东分红回报规划(2021年度-2023年度)》及2023年4月发布的《分众传媒:分众传媒分红管理制度》中,对于分红政策均有以下明确规定:
主要是根据公司发展阶段(成长期or成熟期)以及是否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这两点,来决定现金分红占利润的比例,而比例达到80%及以上所对应的条件是:
a)公司发展阶段进入成熟期;
b)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
而12月12日发布的分红新规中,删除了差异化的分红政策,而只保留了分红比例最低为80%的说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官方对分众当前发展阶段所作的一个认定:即公司发展从成长期进入了成熟期,且近期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
2)从历年分红数据来看,本次新规也是一个确认和延续:
从上面的图表可见,按照扣非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派息率,21年为90.17%,22年算上特别派息达到了253.35%,实际上已经是连续两年超过80%了;
而从2015年至2022年的累计数据来看,8年间分众累计赚到了293.15亿扣非归母净利润,而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达到了209.42亿,累计派息率为71.44%;也已是一个相当高的派息率;
所以,本次分红新规的颁布,可以认为是对于分众近段分红政策的一个确认,以及给了投资者一个高比例分红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延续的明确预期,总体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要作好事就事先大大方方地公示让人知道。
二、分业务板块业绩
回到最初的问题,再来讨论一下当前分众还有成长性吗?还是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 公司发展阶段;
分众从“成长期”进入到了“成熟期”,是否还有增长呢,这主要是看分众的主业:梯媒广告营收,可以拆分为:量*价
a)量 = 梯媒点位 * 刊挂率
i)梯媒点位
从上表可以看到,在经历了18年被动应对新潮挑战而巨幅扩展点位之后,分众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整理及退出低效点位,而目前已经重新进入按照自己节奏稳步增长的阶段:
根据23年半年报的披露,截止23年7月31日:
梯媒总点位数为282.2万台,环比22年末时的269.0万增长4.9%;
而在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位于一二线城市的电梯电视媒体:一线城市22.5万台,环比增加8.7%,二线城市49.2万台,环比增加9.1%,均远高于平均增速,说明分众当前更注重高效点位的增长,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
预计到年末时,梯媒总点位能够有10%左右的增长,而一二线城市高效点位增速会更快;
ii)刊挂率
无疑,最终的营收和梯媒点位不是成简单线性关系的:
首先点位增加对营收的贡献是边际递减的,比如当你去新开拓一个之前没有梯媒的城市时,那么基本每一个新增的点位都能带来一份营收;而当如果你在某个城市中已经有了上万的点位,在此基础上再在相对边角的位置来新增一些点位的话,那么对于营收的增长效果是要打折扣的;
其次更重要的是会和刊挂率紧密相关。
刊挂率这个指标可以类别成开餐馆时的翻台率:开餐馆时并不一定是你场地越大,提供的座位数越多,就能带来更多的收入的,还要看每个座位的利用率,即翻台率。
而翻台率的高低,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一是这个餐馆提供的服务如何,饭菜是否可口;二是食客们的消费能力,腰包鼓不鼓。
而对于分众来说,其提供的服务在行业内还是最好且遥遥领先的,这没有太大疑问;但是当前来看,广告主们的“消费能力”还是有所承压的,根据统计局的最新数据,CPI已经连续9个月落在1.0%以下,且最近2个月均为负值,按数据来看已经可以被认定为通缩。相应反映的是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也多少会影响广告主广告投放的意愿和金额。
当然刊挂率这个数据从来没有官方的准确数据,只有一些草根调研的零散数据,也能够说明一些情况,整体来说增长应该是承压的。
b)价 = 刊例价 * 折扣率
i)刊例价
刊例价的数据是公开且容易查到的,央视CTR每月会定期发布,其中分众主业所对应的电梯LCD和电梯海报确定都是两位数以上增长的:
其中电梯LCD 10月份同比上涨15.7%;
电梯海报 10月份同比上涨28.1%;
而在公司披露的半年报后的调研会纪要中,分众也明确回答了:
“自 2023 年 7 月起,公司的电梯电视媒体网络、电梯海报及电梯智能屏三种媒体的刊例价已恢复常规性价格上调,在宏观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 预计明年 1 月仍将继续维持常规性价格上调政策。”
即分众重新恢复了每年两次刊例价提价的节奏,按之前的惯例,每次提价幅度约10%,按年来看会提价21%,说明广告行业在疫情后稳步恢复,以及新潮的挑战也趋于稳定,所以分众重新把控了定价权。
ii)折扣率
当然也要看到,刊例价并不是真正给到广告主的最终价格,会要再打一个折扣。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广告主,这个折扣率往往是不同的,即使是分众内部,可能也难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折扣率的数据。
一般只能认为,在一段时期内,折扣率会趋于稳定;可以认为疫情期间,折扣率是有所下调的,而现在应该是趋于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在未来一段时期趋于稳定。
综上,梯媒点位和刊例价是确定增长的,刊挂率承压,而折扣率基本维持,毛估估在“成熟期”阶段,分众的主业大概率还是可以稳步增长的,拍脑袋估一下,在今年由于低基数导致的高增长过后,明年起大概能保持在10%~15%的增速。
2)重大资金安排支出
分众发布分红新规,最重要的意义其实还是官方确认了,近期不会有重大资金安排支出了。
分众本来可能有的重大资金安排支出会有哪些呢?
a)对外投资
由于分众属于典型的轻资产行业,正常情况下主业的扩张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资本支出,所以分众赚到的钱,除了高比例分红之外,绝大多数是积淀在了“对外投资”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i)债权类投资:
a.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银行理财产品
截止23年Q3为31.15亿;
b.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主要为一年内到期的定期存款及利息
截止23年Q3为1.09亿;
ii)股权类投资:
a.长期股权投资:主要为持股比例较高,能够实施重要影响的联营公司
截止23年Q3为20.99亿;
b.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主要为持股比例较低,且为非交易目的持有的公司
截止23年Q3为9.34亿;
c.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投资:主要为参与投资的基金产品
截止23年Q3为27.84亿;
d.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一年以上的银行定期存款
截止23年Q3为25.06亿;
以上所有项目汇总为115.47亿,如果再加上货币资金的41.41亿,分众的储备资金已经高达156.88亿,即使不再增加或只是缓慢增加,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分众的主业维持及其他应急(或扩张)需求。
而另外一方面来说,躺在分众账面上数额巨大的对外投资,为分众带来了多少收益呢?
从2015年初到23年Q3期间,分众的投资收益累计为25.95亿,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累计为-2.16亿,以上两项合计为23.79亿。
按照不太严谨的算法,分摊到每年的收益不到3亿,再除以当前115.47亿的投资总额,年收益率毛估不到3%。
当然好在还是赚钱的没有亏,但对于各位投资者来说,如果这笔钱是自己来投资的话,所认为的自己的预期收益率肯定是大幅高于3%的。所以未来将新增盈利中更大部分以现金分红方式直接分给投资者,应该是更保险,也更得人心的一种方式。
b)海外业务扩张
在国内梯媒市场已被充分发掘的情况下,海外无疑是充满想象力,存在巨大空间的一个市场。
上表是23年中报中的分众主要境外资产情况,整体来说显然还在投入期,而未到收获期。除香港、印尼、新加坡小幅盈利外,其余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和越南均为小幅亏损。
分众曾分别筹划将香港及韩国的子公司拆分以在当地上市,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应该就是来融资获得在当地扩张的外汇,但分别又在23年4月撤回了在香港H股上市的请求,以及在23年7月撤回了在韩国上市的请求。
这意味着,由于当前复杂的大环境下,以及当前分众海外子公司的盈利尚未达规模而达不到理想的估值,所以海外融资暂缓,进而海外的扩张步伐也会趋缓。
c)应对竞争对手(新潮)的挑战
应对竞争对手(新潮)的挑战,是可能需要大额投入的,分众18年时就作过一次,即被迫大规模的增加点位,其中很多是三四线城市的低效点位,后来花了几年的时间来逐步整理及退出。
而对于当前的新潮,我认为一方面既没有张继学自己四处碰瓷吹嘘的那么好;但另一方面应该也没有部分分众投资者所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从梯媒点位数来说,还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能对分众形成一定的挑战。
当然由于新潮是非上市公司,所以无法得知其当前具体的运营状况,但从分众本次的应对来看:一是绝对不会再采取大幅增加资本开支扩张点位的方式来应对,而更多是采用不回应的方式,任你怎么碰瓷,我都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把自己的事情作好;二是也许在大环境下,新潮对于分众的挑战在趋弱,所以分众也不用再预留再多应对竞争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