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个概念,习惯性防卫。
在生话中总会碰到这些现象,但是若不是事后反思,或者从书中了解,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可以用生活中的话来讲,说某犟脾气,十头牛拉不回头。
用今天新学的概念来套用的话,不就是习惯性防卫吗?
那什么是习惯性防卫呢?
这是种非常常见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侯,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
这时侯,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在我们身边经常性的会出现,两人之间争的面红耳赤,甚至于大动干戈,细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某个观点对立而己。
而父母有时大动干戈。其实也仅仅是因为暂时不能接受某个观点,同时觉得自己尊严受损的行为表现。
习惯性防卫,究其本质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对多数人来讲,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自己想法的错误。
我以为就是丢面子。
多数人从书上了解过,一个手指向别人的同时,四个指头指向自己。但在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知道容易,做到难。
例如,我们听过这段话,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事故。人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当问题出现在别人身上的时侯,我们会习惯把问题归因于别人,是那个人自身问题,是品问题。
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侯,会把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因素,是外部环境问题。
人在遇到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习惯性的自我防御,是习惯性防卫的起源。
无论是外力或言谈,遇到状况的本能反应。
而这不是绝对的。相对而言,我们大部分人都下意识的处于这个本能阶段。
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反驳。
在生活中依然有一部分人,甚至包括一些高学历的人群,认为生男生女是女人的原因。而大部分人都知道,其实主要在于男方。
为什么会有这种,在我们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习惯性防卫是原因之一。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和尊严,拒绝接受质疑,把这种对观点的质疑,当作对自己的否定。
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和我的观点或行为是两个概念。
生活中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他人蛮好的,就是……
其实这是人们无意识中用到的他和他的行为这两个概念。也是人们在做调解时说的一句话,就事论事。
因为是无意识的行为,所以只是偶尔出现,我们经常性地会混倄这两个概念,而导致出现误解,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用。
反观以往的过程,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想方设法去说服别人。然后大家都不开心,为什么?
对应今天学到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当我自以为学到了一个新的事物,有了好东西,自然而然地想告知自己,身边亲人朋友,当这个新的事物和观点与我们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作为不了解的人,第一时间,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
此时的我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互相正当防卫,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都委屈。
作为我来讲,明明为你好。而作为对方来讲,你上当了。
双方的出发点都是为对方好,为什么事与愿违?
就事论事而言,双方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犹如盲人摸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结果。
而深层来讲,没有清晰的概念作基础,这个状况永远无解,偶发事件少,更多的事件建立在正确的概念上。才能处理好。
了解了习惯性防卫,在以后遇问题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抱怨情绪,明明为你好的。根源在于自己不了解原因。
知道了原因,结果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