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这是现在年轻人体检报告中常常出现的词语。
我也不例外,在六年前,我的体检报告中出现了甲状腺结节的字眼,一开始很小。询问医生后,医生说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必担心,但要注意不让它长大。然而,没有得到任何指导建议,我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过了一段时间,我也就忘记了这个问题。直到下一年体检报告出来时,这件事情才又被我想起。
真正让我害怕的是两年前的体检,结节从3a级长期诊断一下子变成了4a级,医院也打来电话,让我挂号进行进一步诊断。一个星期后,我来到湘雅门诊,看着人满为患的门诊,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很多焦虑的面孔,拿着吊瓶穿梭的人群,心里一下子掉到了冰点。从开始的所谓慢慢变得害怕了。
我也不知道当时是如何完成抽血以及各种检查的,只记得医生说,这是良性的,稍微变大一点需要进行小手术穿刺。手术一下子让我惊呆了,原来手术离我是那么近。回去后,我开始在百度上查找资料。各种医学科普知识告诉我,结节与情绪有关。那一瞬间,我似懂非懂。想起这几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很热爱,但也很焦虑,经常会被莫名其妙的事情激怒。我开始讨厌单位莫名的“内卷”、讨厌单位无所谓的“内耗”,突然有种想逃离的冲动。有了这个苗头,这个念头猛然在身体变大,2022年8月,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写简历。
距离上次写简历已经过去9年了。也就是那一瞬间,我在电视台整整待了9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这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干的最长的工作。但为了身体我必须做出选择。好在工作找得很顺利,9月做完台里年度大任务后,我提交了辞职信。工作换了,心里的变化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不过与之前相比,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多了。我开始捡起了落满灰尘的书本,开始逼迫自己放下手机。
刚开始看书时,思绪一下子就飘了,再回来时发现自己一上午只读了几页纸。想办法是我现在常用的手段,我开始打开听书软件,用声音和书本结合,这样,看书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走神次数少了,书本的文字开始吸引我了。
这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籍,开始了解正念、心流、放下、关注自己。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开始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练习屏蔽外界干扰。面对问题,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变化发生了。
现在的我,面对问题时已不再纠结,不再生气,不再抱怨。很多时候,我学会了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发生的所有事情,周围的人。我不再害怕别人的目光和评价,也不再害怕错过或失去。焦虑消失了,心态自然就平和了。
今年在体检时,我告诉彩超医生,重点关注我的甲状腺。医生的探头在我的颈部反复查看,告诉我并没有像我描述的那样结节变大。来回反复查看了几遍,医生对记录员说,小3a级,尺寸2x2毫米,是良性的。这短短的对话让我兴奋了一个星期。
心态好了,我也学会了善待自己,开始了科学、规律的生活。我学会了早睡早起,学会了拒绝垃圾食品,控制饭量。清晨,闹钟不需要反复响起,我就会拉开窗帘让自己沐浴阳光,欣赏日出。我习惯了睡前阅读,睡眠也变得更加充实,即使偶尔失眠也不再焦虑,开始观察失眠时自己的想法。
我学会的冥想,会观察自己呼吸,倾听外面声音。我开始记录,写下自己对当下的感受。
好像一切的变化,都是一份简单的体检报告。偶尔,我也会回想,这些年的自己到底改变了什么?还好,改变的慢慢有了成果。我不在觉得我需要自律,我已经把它当成我生活的一部分。奔跑也好,正念也罢,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